2007年6月20日

葛紅杰的現實世界

看過一些研究者將小說區分為「文學性質」和「大眾文學性質」兩個大類別,以文學價值來說當然會將文學排在第一位,而大眾文學則是老少咸宜、可有可無的狀態。

不能否認很多大眾文學作品只是一時風潮,如輕颱掃過卻不如下一波中颱、強颱來的犀利,所以成名在「一時」,之後就淪落到退貨的命運,在書店工作的日子裡,見過一些電視影劇小說、藝人寫真書、文藝小說都有這樣的命運,進貨進了一、二十本,隨著話題時效性一過,撤櫃、退貨也是一、二十本,隨便用廢紙包一包裝進黑箱,送回總倉庫或供應商,命運一如驚悚小說中中途慘死的角色。然而有些大眾文學作品卻是長銷品,架上永遠要擺著幾本,特定書展時還要重複拿出來擺展示櫃。

一展再展的「驚悚推理小說展」,國內由遠流到皇冠,從英美展到日本展,也許讀者腦中會出現這幾個作家,例如宮部美幸、島田莊司、葛紅杰、傑佛瑞迪佛、賀寧曼凱爾、凱絲萊克斯等等,儘管在純文學價值上沒有多大被研究的價值,卻也是「影射」社會時事效果極大的小說,這是我在法國作家葛紅杰創作出的驚悚小說裡所看到的。

看過葛紅杰的《血色河流》、《密石會議》、《狼之帝國》、《死亡黑線》,其實《密石會議》、《狼之帝國》、《死亡黑線》中發現作家從社會現象中找出可發揮的部分,其中包括國際情勢、社會新聞。在《密石會議》中看隱約看出領養外籍兒童的黑暗心酸,普通民眾和身為國際巨星的Angelina Jolie是千差萬別;從《狼之帝國》中看到西方世界對於九一一事件、蓋達組織甚至於西方世界對他們所稱的「恐怖組織」的奇想,不妨思考誰比較「恐怖」;《死亡黑線》從道德角度看狗仔隊對名人影星的追逐,以黛安娜王妃為例,也許民眾看八卦不是看狗仔隊追逐名人影星而是我們自己就渴望追逐。這些話題隨著新聞而起,融入小說中做為創作題材,誰能說這些大眾文學只有想像沒有寫實?

看到葛紅杰被評為「全能型」作家,事實如此,看驚悚推理小說反而更能接觸到現實,因為驚悚推理小說作家必須先接觸「未來」再回歸「現實」,將科技產業、國際情勢、犯罪偵測的可能未來寫進小說,因此書中有網路犯罪、毒品銷路、整形產業、旅遊動態等等小型世界,製造成一個寫作歷程龐大但是閱讀過程迅速的小說型態,作家的全能也就在這裡,要新的素材以便製造讀者新的恐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