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9日

大洋路Great Ocean Road之旅

到達墨爾本的第二天,就前往位於市區swanston街上的長青旅行社詢問大洋路的價錢。長青旅行社在網路上評價不一,在網路上搜尋即可找到正、負面評價。 

另外在swanston街附近有許多旅行社開辦一日到多日團,對於歐美旅客、日韓客、台港中旅客有不同的價錢,專辦歐美旅客、日韓客的大洋路一日團多在100澳幣上下,而中國的長青旅行社卻只要69澳幣(我遇到折扣,所以是45澳幣+4元小費)。長青旅行社之所以便宜,自然是以把遊覽車塞滿取勝,服務、解說實在不怎樣,但是對於想看看大洋路的自助旅客而言,長青旅行社算是平價,團員也未必就只有來自台灣、港澳、中國,我這團就有來自韓國、日本、尼泊爾、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的旅客,導遊會中文、英文、廣東話。


因為從墨爾本市區到大洋路的車程來回可能8~10小時,從早上7點半出發,到晚上9點半才回到市區,然而這段路卻是被封為全世界優美的海岸線之一,可以說來到墨爾本必看的風景之一。大洋路這段車程從起始點的墨爾本市區到吉隆(Geelong)小鎮、阿波羅灣(Apollo Bay),再到十二門徒岩(Twelve Apostles)、阿德海峽(Loch Ard Gorge)、石拱門(The Arch) 、倫敦斷橋(London Bridge),多個地區呈現出不同風景,沿途風景秀麗,讓人感受到大自然消長的能量。

當十二門徒石大概是大洋路之旅的指標,面對海洋的崎嶇海岸,十二座大岩石被自然力量侵蝕,經由鬼斧神工的自然之力,岩石變成了大型展覽品,以不同的光影顯示美麗。

若是天晴晴朗,或是遇到
日出、日落時刻,還可以欣賞十二門徒石與藍天碧海的映襯,十二門徒石襯著蔚藍的天空,時而驚濤駭浪,時而萬丈光芒。除了十二門徒石,最知名的就是倫敦斷橋,
倫敦斷橋原先是倫敦大橋,因為長期對海水沖刷侵蝕,岩石從中崩塌,變成了海上的拱橋。
IMG_0928.jpg
IMG_0903.jpg
IMG_0870.jpg







十二門徒石是大洋路的地標,但已不復以往,經強烈的沖刷侵蝕,它們被展示的部份越來越小,但是存留的每一塊岩石都有屬於它們的韌性和生命,也許過幾年十二門徒石、倫敦斷橋都會成為消失的景點,但是它們不會終結,它們會是大洋路之旅中最美好的回憶。 

2010年2月18日

失落的人與神─《失落的符號》

《失落的符號》適合讀者:可忍受《達文西密碼》劇情公式的讀者

 記得第一次閱讀《達文西密碼》時,入迷至整夜無法闔眼,一是因為小說內容實在精采,二是因為小說內容太過震撼。作者丹.布朗似乎給了世界一個可能的答案,以文字宣告被選擇出來的事實充滿猖狂與欺瞞,現下的宗教、歷史不過只是一種保護色,保護其下的虛假。《達文西密碼》讓羅柏蘭登成為顛覆歷史、宗教的主角,也讓丹.布朗一躍成為暢銷作家,因此在《達文西密碼》之後,許多類似的小說相繼出版,雖都有質疑歷史的強烈使命與意圖,但是佳作不多,套用《達文西密碼》小說發展公式的痕跡也非常明顯,就連丹.布朗自己也以這套公式為小說慣用的敘述法。
失落的符號來源
丹.布朗從《天使與魔鬼》、《達文西密碼》到失落的符號》,著作漸漸被歸類成一種公式化小說,原因無它,是因為小說講求的是快、狠、準,快速進行到作者想要顛覆史實的橋段、狠狠打擊讀者從小被灌輸的錯誤知識、準確的傾倒作者本身的推測與發現,因此丹.布朗的小說就往「老套」發展。以上的「老套」並不完全是貶抑,而是經由快、狠、準發現作者創作下的強烈意圖:對於歷史、宗教的懷疑。

因為快、狠、準,丹.布朗的幾部著作都是在短短一天內發生到結束,又讓羅柏蘭登變成事實的透露者,使他從事件中的被害者變成控制者,所以羅柏蘭登宛如無所不知的主述者這樣的寫法在《達文西密碼》中是相當成功的,因為《達文西密碼》是丹.布朗在台灣的第一本中譯著作,成功抓住讀者善變的閱讀感,然而同樣的寫法歷經《天使與魔鬼》、《失落的符號》以及非羅柏蘭登系列的幾部小說,讀者對小說的新奇變成了習慣,《失落的符號》就有明顯的天使與魔鬼》、《達文西密碼》的全套公式,只是將發生地點從法國、義大利搬到紐約而已。

 《失落的符號》雖有致命的套用公式舊習,但也不可忽視掉作者的用心。《失落的符號》與天使與魔鬼》、《達文西密碼》一樣,都對宗教中的「神性」產生質疑,不同的是《達文西密碼》是批判宗教中身居主宰地位的男性,因為男性的自私與自大,迫使女性成為宣教的反例、宗教的附庸;《天使與魔鬼》則是提出神性與科學對稱、互補的可能性,而非宗教撇棄科學這樣兩極的唯一真理。《失落的符號》則縮小了人與神的距離,認為人與神之間未必是不等號。小說當然還是充斥著作者對於宗教的不滿,但是值得探究的是多數宗教將人與神當成天與地,繼而在人之中造出連結天與地的溝通者,而這個溝通者是不是真能成為神的代言人?或者這個代表只是為自己或宗教發聲而已。對於這個極具爭議的問題,小說認為神有一部分是人,人也有一部份是神,人與神的差距是從信仰與行為來區分,而不是上與下的絕對差距,當然這樣的說法絕對不能被宗教接受,因為在宗教中人只能接近神、臣服於神,而不是等於神,作者對於神人之辨的部份卻沒有大展論述,是為小說賣點還是另有顧慮不得而知,然而這部分卻是小說中最精采的顛覆。
 
《失落的符號》的創作意義不止是企圖揭開共濟會的神秘面紗,更有作者更強大的意圖存在其中,但是作者的創作用心卻被共濟會與美國政界秘密所掩蓋,使小說那份強悍且真誠的初心被擺在解密、隱射的背後,對於讀者、小說來說都是遺憾。 

2010年2月13日

不全的羅曼史讀物─《墮落天使》

《墮落天使》適合的讀者:喜歡「暮光之城」系列或《暗夜天使》的讀者
 2009年的博客來報告,根據報導所述,吸血鬼小說「暮光之城」系列包辦2009年的暢銷書排行榜前幾名。「暮光之城」系列熱賣是事實,吸血鬼小說卻得打上問號,因為小說的主軸是青少年戀愛,吸血鬼身分只是戀愛路上的一個障礙,所以「暮光之城」系列就如同其他的羅曼史小說,同樣有愛情的路障,吸血鬼只是個噱頭。墮落天使 來源自「暮光之城」系列出版後,相似的作品越來越多,情節雷同度相當高,雖有吸血鬼、天使、狼人、撒旦等異類的陪襯,實際上這些身分都只是個空殼。2010年的中譯版《墮落天使》同樣也是隨「暮光之城」系列風潮後的跟風之作,雖是追逐潮流,但是和劇情極為類似的《暗夜天使》相較起來是平穩些,插入的天使、撒旦故事也相對來說多許多,但是這些故事還是浪費在愛情這個議題上,所以聖經、天使、撒旦都淪為校園愛情的犧牲品,不管故事的原型有多迷人、對信仰者而言有多動人。

《墮落天使》的男女主角是一個不斷輪迴的女人與一個永遠不會死的天使,充滿等待、輪迴的羅曼史小說基本色調。在基本設定上應該是主打淒美與掙扎,但事實上除了封面符合了淒美與掙扎外,第一集的內容完完全全是為了產生「續集」、「系列」而生,因此步調緩慢,派角與反派角色沒有彰顯出他們存在的必要,更大的敗筆是沒有交代配角與反派角色與主角的關係,使小說中的征戰如同一場鬧劇,讓讀者不知道天使為何而戰、為何而愛,比起坊間許多十萬字左右卻將起承轉合寫得完完整整的羅曼史小說,《墮落天使》顯然是漏洞百出、莫名奇妙。
 市面上許多羅曼史小說利用輪迴與詛咒,拼湊出續集、系列小說,然後一本本堆疊出男女主角突破重圍、對抗命運的決心,在這些小說中,輪迴詛咒與愛情的比重雖是後者較高,卻能確實交代輪迴、詛咒的原因,不管輪迴、詛咒的原因是來自神話、傳說還是虛構,大多數小說都能掌握到輪迴、詛咒與愛情的路線,而《墮落天使》在劇情完整與續集創作兩條路上,是放棄了劇情完整這個可以讓小說及格的部份,圖了創作續集這條路。
 《墮落天使》與《暗夜天使》相似點不少,除了封面設計極美、天使角色、校園生活外,連在女主角挖掘男主角的情節都極為類似,著實浪費了輪迴與詛咒兩個重點。也許是基於校園生活、青少年羅曼史的侷限所致,《墮落天使》很難寫出新味,連帶的連「輪迴」這個羅曼史常用的老梗都相當生硬,說是描寫異類的小說是不倫不類,講成談情說愛的羅曼史小說又缺少賺人熱淚的功力,甚至在男女關係上也沒寫到如「暮光之城」系列、《暗夜天使》的調情,所以在這樣一本不完全的小說中,只看到為了續集而生的缺憾。

2010年2月1日

被犧牲的不只是愛情─《聖女的救贖》

《聖女的救贖》適合的讀者:湯川學的粉絲 

在日劇與電影的推動下,偵探伽利略系列似乎與福山雅治、柴崎幸畫上了等號,。說人物實體化的優點是小說人物不再是文字快速素描的人像,但是這也產生了缺點,這些小說人物並不等於演藝明星的詮釋,日劇與電影也因為觀眾需求增加了或刪減了某些情節,或多或少影響了小說人物到實體化人物的線條。
 聖女的救贖來源

聖女的救贖》是繼《偵探伽利略》、《嫌疑犯X的獻身》、《伽利略的苦惱》之後的作品,也是湯川學與內海薰合作之作。在《偵探伽利略》、《嫌疑犯X的獻身》中,小說受演員的影響不大,然而到了《聖女的救贖》,卻看到了小說作者被演員與電影劇情影響的情況。對於作者的被動創作,無非是希望小說能熱賣、增加人氣,也因為如此,位在地球兩極的湯川學與內海薰也被作家勾起了曖昧。對於科學家與辦案人員的不正常情愫,讀者觀眾是看得很愉快,對於系列小說卻隱藏危險度,一來是小說人物會越來越偏離原先設定,二來是讀者走向也會隨之偏移,其中最嚴重的就是內海薰這個角色與讀者反應。

在《偵探伽利略》、《嫌疑犯X的獻身》中,因為無女性主角的介入,幾乎就是湯川學的舞台,而福山雅治的演出雖是誇張了些但方向正確。然而到了《伽利略的苦惱》、《聖女的救贖》,因為內海薰的出現,使純男性舞台加入了女性角色,卻由於電影版的誤導,讓小說中的內海薰相對於被犧牲掉。更嚴重的是,相較於電視劇和日劇中的傻氣,內海薰在小說中反而是一名擁有精確女性直覺的刑警,幾乎可成為與湯川學並立的辦案人員,她卻因為電影的失誤,被許多因電影認識內海薰的讀者認為是湯川學的曖昧對象與笨蛋女警。小說中的內海薰與電影日劇中的內海薰是完全不同一個人,但是作者卻有意同化這兩個人,實際上內海薰並不等於柴崎幸所飾演的角色。除了同化,作者還加入了讀者的期待,有意加入湯川學與內海薰情愫暗生的部分,或是增加了電視日劇化入小說的痕跡,作者基於炒話題的目的,劃去了湯川學與內海薰的獨立性。

  《聖女的救贖》如同《嫌疑犯X的獻身》的石神,《聖女的救贖》的要角是綾音,以及被吸了魂魄的草薙俊平,在探討愛與救贖的議題裡,《聖女的救贖》所述的《嫌疑犯X的獻身》都是愛,但是愛的詮釋卻如此不同,《嫌疑犯X的獻身》是講愛的沉淪,《聖女的救贖》則是愛的偏執。

 撇開《嫌》與《聖》所寫的愛情悲劇,小說還提到了電影與日劇的另一個犧牲者──草薙俊平。他在小說中是扮演第一男配角的重要角色,但是日劇電影的刻意抹平,造成了這個角色的空白,所以面對原著與電影日劇的公式,《聖女的救贖》已經無法符合《嫌疑犯X的獻身》改編成電影的均化,再加上內海薰笨蛋化的問題,《聖女的救贖》如果改編成電影,只會是湯川學與綾音的戰場,草薙俊平與內海薰又只能扮演串場人物,那麼《聖女的救贖》小說原提就會走偏、草薙俊平的情感也毫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