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19日

《凱文怎麼了?》與人性善惡

「人性善」與「人性惡」是一個難解的人性探討課題,孟子提出「人性善」,荀子認為「人性惡」,有趣的是孟子不排除「惡」的發生,荀子也認為還是有「善」的可能,完全是取決「後天」教育成長過程。而多數人集中焦點在孟子的「性本善」和荀子的「性本惡」,諷刺的是越來越多人將社會亂象根本指向「性本惡」,若是孟子生於現代,他的學說支持者可能會比荀子少,這樣的社會彷彿回到孟荀二人身為社會觀察家所看到的戰火連天、兵荒馬亂、民不聊生之時,好像現今的法治社會與先秦時代差距不大,現代的法治和教育如此不堪一擊,這個社會究竟怎麼了?

 詢問「怎麼了?」只是亡羊補牢,事情已經發生,對於這個社會的狠心、血腥、身為評論者、觀眾是很幸福的,不論是看到彭婉如、白曉燕還是某報頭條經常出現的屍體照片,看到這些也許會痛心、會難過,但仍是旁觀者的角色,只有言論責任,而不是其中一角和承擔責任的一方。 

如果是承擔責任的一方,加害者的父母通常是此類案件的追溯負責人,尤其是身為「母親」角色的女人,更是承擔孩子的將來善惡走向,從一般加害者來統計,多數加害人家庭的確是得負責加害人惡行的責任,家庭的身教、言教功用比想像中的大,即使孩子入學後在家時間日漸縮短,但是出於幼時的強烈學習能力,孩子模仿父母言行、父母建設孩子自信心的角色顯得明確,也許有人會駁斥家庭的重要性,認為「歹竹出好筍」,這是給予方非良善家庭孩子的一種鼓舞,現實也證明有此種現象,既然有這種可能,有沒有想過另一種可能,就是父母身教、言教皆無問題,後天教育也毫無差錯,孩子卻是一樣走上惡途,變成了荀子言論中「性惡」的代表,但是不同於荀子「性惡」的是即使受後天感化也無法向善的惡人,也就是「好竹出歹筍」的人格。 

《凱文怎麼了?》是一本很沉重的社會紀實小說,若是有「父母參考讀物」的書展活動,我會毫不猶豫的把此書收進來,不過不是一本孩子洗心革面、母子親情的向善奮鬥故事,是一本無助孤援、沒有結果的悲劇小說,也許喜愛孩子、想生養孩子的父母會無法接受這本書的內容,自信認為自己與另一半給予孩子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絕對不會讓孩子步入不歸路,指責此書只是危言聳聽、放大悲劇,不過也許自己的孩子不會是加害者,但是要是孩子成為被害者呢?相信這是無數父母心中的恐懼黑洞。 

此書強調的主題被評論者歸類多種,如說服大眾不要在兩人家庭陷入情感危機時生養孩子、避免在感受到個人需求缺乏時生養孩子、避免晚年產子等,呼應到美國社會家庭概況和青少年風氣,值得深思的是以美國家庭中父母與子女的獨立都有這種行為投射成書,轉為華人社會只會更嚴重,華人父母與子女在心靈、經濟、血脈牽連更顯得複雜深遠,而華人父母對於家中出現「好竹出歹筍」的情況,通常自我責備,轉向「報應輪迴」、「命」的解釋,忘了孩子本身的問題,或是忽略了「人性惡」的可能性。 

《凱文怎麼了?》是本人性無解的小說,那問「凱文怎麼了?」也是白問,從凱文的出生、成長到坐牢,身為讀者的我看到書中扮演母親的艾娃.卡契多利恩,實在不覺得她要負責凱文的行事動機,我更相信很多人的父母的言教、身教比艾娃.卡契多利恩差勁很多,但是這些人並沒有走上惡途,那凱文究竟怎麼了?也許如電影《天魔》中傳惡意象般神秘,或者如此書中提出電影中對「產子」情節的恐怖聯想,生產的確是人一生最大的賭注,投注於人性的「人性善」與「人性惡」的巨額賭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