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0日

《影子殺手》讀後感

如果有看過電影《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可能對電影海報印象深刻,也可能對片中安東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所飾演的漢尼拔博士吃人肉的饑渴表情弄得毛骨悚然,也可能被一幕茱蒂佛斯特(Jodie Foster)猛一回身的動作驚嚇到,或是只記得片中水牛比爾的變態裸露畫面,不管對於這類電影或原著有什麼理性思考後的想法,這類驚悚懸疑性質的小說卻是造就一種新型的恐怖想像。

《沉默的羔羊》中,茱蒂佛斯特(Jodie Foster)因為要探究變態殺人魔水牛比爾的犯罪心態,向食人魔漢尼拔博士討教,這種辦案方法是接近相同犯罪性格的類型,也許從漢尼拔博士對人肉的迷戀能明白水牛比爾的犯罪動機,表示出於同階層的人最能互相了解。除了這種犯罪探討方式外,另外二種類型就是屬於女法醫史卡佩塔系列中的犯罪人格分析,以男角班頓為代表,屬於科學性統計分析,說明什麼樣的犯罪手法可能有怎樣的人格特質,這種犯罪分析在小說中常常會誤導辦案人員方向,畢竟統計數值與真實人生所造的人格仍有差別。

第三種類型則像是新書《影子殺手》,是主角曾扮演「被害者」,且具有「犯罪人格分析」背景,要是和前二者比較,相信讀者不只被書中主角受害情節驚嚇到,還會同情身為被害者的主角,因為身為讀者通常會聯想到書中主角,產生情感轉移的現象,而《影子殺手》一書成功把讀者帶到感性層面。

看過宮部美幸的小說讀者不在少數,其中《模仿犯》一書最被人津津樂道,「模仿犯」這個名詞也常常被人提起。在這類小說中,犯罪嫌疑犯還未逮捕前,警方通常是把犯罪手法掩蓋或保留,深怕「模仿犯」出現,搗亂辦案方向,不過如果犯人是模仿一個成為歷史懸案的傳奇罪犯,犯罪手法早已公佈,那該從「模仿犯」還是「心理變態者」下手辦案呢?

《影子殺手》此書的兇手就是「模仿」開膛手傑克手法,不過此書缺點是對於兇手厭惡妓女的心理變化未描述,只有繼承開膛手傑克的犯罪型態,而沒有由心靈的繼承,這也許是殺人魔「傑克二世」的犯罪敗筆。比起一些永遠猜不出兇手身分的懸疑小說,此書兇手極容易猜測,看到書的一半很有可能就會恍然大悟,少了追兇的樂趣,不過此書如同評論所說的:「一本讓你重新定義驚悚的小說,一場絕對令人髮指的心理戰術」,《影子殺手》和《沉默的羔羊》、《紅色龍》、《人魔》系列小說比起來毫不遜色,相信閱讀此書,會有身歷其境的被害恐懼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