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0日

《詩人》讀後感

因為喜好的小說類型眾多,又希望保持對書市的靈敏度,因此盡量在書上市後的一至二個星期內就讀完作品,當然是過著日夜顛倒的生活,不過近期的閱讀書單被一本犯罪推理小說給延宕了,並非此書如流水帳,而是一場閱讀的小小驚奇。

《詩人》上市後,我注意許久,可能是此書的價格略高,造成此書雖是出版社強打,但是賣相平平的下場,《詩人》與《懸案終結者》是出版社針對作者系列的推銷書籍,《詩人》一書的價格將近五百元,與同期小說新書相較之下,深受價格影響,和《凱文怎麼了》一書行銷手法穩健卻不如預期,究竟是客人對小說的價錢看法有所衡量還是好書多被埋沒?

《詩人》一書的推理驚悚性質和其他作品相較之下並不是很出色,劇情張力直到倒數十幾頁才展現,挑動讀者神經的是作者充分展現人的「懷疑」心態,人對不喜的人事物多會懷疑,因為偏見存在所以彷彿眼中釘,然而表面會傷害你的可能並非是傷你最深的,城府深的、心機重的常常反而是出奇不意的反咬你一口,很多犯罪推理小說常常展現這點人性特質,而此書亦如是,只是在推理部分稍顯牽強,沒有很多伏筆,其實稍稍減低了閱讀時的推理速度。

然而《詩人》一書如同書名,帶有「詩人」的文學氣息,書中犯人作案藉由愛倫坡的詩句串聯而成,展現此書介於純文學與推理小說的特色。以往犯罪推理小說文學氣息較為缺少,尤其是現代犯罪推理小說,在犯罪、推理間充斥著追捕行動、警方口語或粗俗的對話,如果推理驚悚度不夠高,就會產生空虛的閱讀感受。

而此書不同之處在於融入文學卻不突兀,愛倫坡的詩像是鑲嵌進去小說內的,讀起來自然又帶有一點詭異氣息,可能是「死亡」、「病態」的連結,,與愛倫坡作品的怪異相互呼應,如果是其餘詩人詩作可能就會失去此書特色了。

另外此書由史蒂芬金推薦,一如書中所述:「死亡是我的領域,我以它維生。我靠它建立起專業名聲。我以殯葬業者的熱情與精確看待它——我面對死者家屬時表情嚴肅充滿同情,獨處時則是個技術優良的巧匠。我一向認為處理死亡的秘訣是與它保持一步之距。這就是規則。別讓它的氣息吹上你的臉龐。」這段文字賜予開場白的爆發力,仔細反覆看過這段文字,會懷疑這是描寫主角中的「記者」還是「詩人殺手」呢?看了不禁讓人頭皮發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