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19日

閱讀《夜》與《被收藏的孩子》有感

近年我有兩個很感興趣的人物,一個是Che Guevara,一個是希特勒。在某個精神層次裡,兩人的狂熱都可以焚燒到千萬年後,而Che Guevara是對民族、信念的熱情之火,未曾消融在他爽朗的笑容中,革命與死亡對他可能只是生命的必經過程,他生來就屬於戰爭。對這兩人的興趣讓我著手去閱讀有關Che Guevara的《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切格瓦拉畫傳》,以及最近出版的《切─卡斯楚的回憶》;關於希特勒的《一個德國人的故事》、《夜》、《被收藏的孩子》、《希特勒草莓》。

要接近一個時代下一個人物所造成的事件要閱讀的是他本人的書、接近他的人著之書、生於他時代的書以及揭發他醜行的書,所幸關於Che Guevara還沒有負面的書出版,那就讓世人保留對他微笑的印象吧!而有關希特勒德的書絕大多數都是譴責,也因為希特勒的評價絕對偏向負面,在許多作家的戲弄下、電影的突顯下,他根本被形容是個慘白、陰冷的殭屍。 

我猶記得閱讀有「義大利卡夫卡」之稱的作家迪諾布扎第的幾部著作,在《魔法外套》、《七信使》其中一本有篇短小說(註一),迪諾布扎第狠狠的嘲弄希特勒的童年生活,將希特勒的童年、家庭、母親、同儕生活描摹的脆弱無援,和其他猶太孩子產生隔閡甚至遭受欺負,導致他日後屠殺數百萬猶太人的恐怖復仇,以發洩他對猶太人數十年的記恨。作家也不忘歸咎部分原因是希特勒本身的怪異個性導致他被排擠,或者作家沒說出口的就是「怪胎」二字,還有傳言他是因為被猶太妓女傳染性病讓他極度痛恨猶太人,眾說紛紜。不管造就希特勒與猶太人間的環扣是政治環境還是幼年遭遇、性生活不順遂,他的人生徹底被發揮。

 電影「Z怪客」一再出現一個口沫橫飛、迫切想將大眾洗腦的大人物根本就是模仿希特勒;電影「X-men」他對猶太人的種種殘暴行徑已經被無限放大,在萬磁王幼年遭受迫害的片段時,那個場所仿造集中營,更不用說「辛德勒的名單」、「戰地琴人」、「帝國毀滅」等這些與史實更符合的電影。 

我已經閱讀完畢的《夜》、《被收藏的孩子》和正在閱讀中的《一個德國人的故事》、《希特勒草莓》都不是作家的奇想,而是歷史研究者的還原和受害者的破碎回憶。 

《夜》、《被收藏的孩子》兩本是同質性的書,以猶太人為敘事主角,而就觀看人性的卑劣度,讀者可能會心驚《夜》的道德破壞力。閱讀此書後我隨即明白作者Elie Wiesel遭受無數次退稿的原因,他在書中質疑上帝的存在、質疑血緣親情聯繫的真實性,作者痛呼上帝為何不阻止希特勒、納粹惡魔的暴行,竟然容忍上帝的子民痛失親人與生命;作者在奧許維茲集中營的過程面對無數父子為一口食物而爭奪謀害的場面,然後他發現自己也開始期待他的老父快點死去以免拖累他,在沒有人性尊嚴、充斥冷血禽獸的集中營內,他發現自己也變成禽獸,他婉轉揭開納粹造成的慘絕人寰,也掀開他自己對父親的殘忍,無論世人看完此書對他是批評、痛罵或是同情,都是他的贖罪方法。

《被收藏的孩子》不妨就用比較感性的角度閱讀,作者Eric-Emmanuel Schmitt將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場面蒙蓋住,以免讀者無法承受歷史背後的血漬。故事主軸是猶太孩子與彭斯神父間的秘密協定,一個為保有信仰自由而收藏猶太事物的神父,讓猶太孩子心繫自由下的美好。 

《被收藏的孩子》的結局當然是如讀者所願的,與《夜》書中的孩子比較起來,《被收藏的孩子》中的喬瑟夫與彭斯神父可能會喚起對人性的尊重,《夜》則是質疑不同宗教的神是否有效力約束罪惡,甚至懷疑人性的韌性比想像中易斷。在這兩本以孩子為主角的書中,是否該檢討總是讓孩子見證成人世界特有的邪惡?不只是納粹德國,而是歷史中每一場戰役。 

註一:迪諾布扎第作品中文版已出版《魔法外套》、《七信使》、《韃靼沙漠》、《一隻寵物的恐怖復仇》、《那隻見過上帝的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