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19日

《親切的金子》

在一天內看完《親切的金子》原著和電影,《親切的金子》的原著和電影差別不大,但是原著的白老師是因為可憐而可悲,在犯罪誘因下的環境成長,身為小孩的他也曾經無辜過,只能被大人的「自私」選擇而被迫犯罪,這可能說明每個犯罪者的孩童期都是白紙,而大人是劊子手。當然這個因果連環的劇情沒有電影中來的有張力,不是一個無罪的惡魔,也沒有讓被害者家屬以暴制暴的快感,但是看到書中金子讓白老師「選擇」可能逃跑的選項,白老師拿鋸子切割自己血肉的求生慾望,還是大快人心。

《親切的金子》電影版相對來說就很冷血,從李英愛化妝的紅色眼影到冰冷蒼白的表情,呈現的是血海深仇的壓迫感,而朴贊旭在色調、音樂、剪接的調配下,使觀眾也陷入一種復仇的暴力「共犯結構」中。這部影片及原著讓我想到漫畫《怨恨屋本舖》,在極深的痛苦中反擊的力量也越大,兩者的女主角也都有這樣的特質。

印象深刻的是接近片尾時,被害者家屬們舉行慶功宴所說的:「當說話到一半停下來,表示天使飛過。」他們以私刑解決加害者後,那份解脫化成希冀他們的孩子成為天使的美夢,所以他們總算能做欣賞雪景這樣平凡輕鬆的事,而金子不同,她仍放不下對旺茂的愧疚,她的愧疚轉為對女兒珍妮的擔憂,因此她要珍妮清清白白的,不要有出獄嚐過豆腐那樣的回憶,這如同電影《八釐米》中尼可拉斯凱吉怕女兒成為虐待狂的玩物而下手殺人,回到房中擁抱女兒進而刷洗罪惡的潔淨,他們的孩子都會成為天使,但是他們自己得先成為殺死惡魔的罪犯,感覺是在諷刺社會上種種保護機制的孱弱無能,善人的反抗總在被傷害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