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19日

不美麗的烏托邦

看了許多評論赫胥黎《美麗新世界》一書的文章,多數集中在「科學對人的影響」,道盡許多科學進步後,情感品質的抽離模式、生殖系統的轉變以及家庭社會觀念的扭轉,在「愛情」、「親情」兩大社會價值的嚴重崩壞後,剩下的是一版一眼教條式的生存法則,從受精、出生、教養到死亡,回到共產社會的思想洗腦,不過是科技型共產社會,便於控制人民、區隔階層、人力管理,這樣的社會呈現了一種「烏托邦」世界,諷刺的是一點都不像美麗新世界。

《華氏451度》中的「焚書」意象,以及美麗新世界的書、知識、文字全然已是舊產品,因為書、知識、文字產生特有「情緒」也是一種舊的產物,因此表示「感情」是醜陋罪惡的,在此書中人應該全面理性,情緒低潮期使用「蘇麻」,如同《華氏451度》中人群陷入聲光效果產品的不可自拔;社會製造出阿爾法、貝塔、伽瑪、德爾塔、愛普西隆的人種,因此人生來就不公平,在先天就被限定在既有的智慧成長範圍,取消人種的上下互通性,所以茫茫人海中只有喜樂、理性、階級,這樣的美麗新世界感覺是蜂巢般錦然有序、分工合作,然而人的存在過程正因為「缺陷」、「感情」而特別,取消後天的爬坡和滑降,正是「完美越多,自由越少」。

不同於《桃花源記》的絕美世界,也不似《格列弗遊記》、《鏡花緣》傳達的奇幻與嚮往,《美麗新世界》的世界是一位「野蠻人」從野蠻跨到文明的不適應,文明世界是理性制式化的,野蠻世界是像我們所處的感情建構社會,在文明人觀察主角野蠻人的感情抒發和生活型態的滑稽寫法中,其實透露了我們這些自己為文明人類對傳統社會、原始部落的傷害,給他們文明的光輝,企圖讓他們獲得「完美」,那麼他們的自由就會漸漸失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