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0日

推理小說:既晴

既晴的著作有《超能殺人基因》、《網路兇鄰》、《請把門鎖好》、《別進地下道》等。

《網路兇鄰》、《別進地下道》兩本書中,就覺得作者不像在寫推理小說,其中的分枝資訊太多,來自網路上的謠傳、世界各地的民間傳說、類似《哈利波特》中的黑魔法、巫術、魔術、靈異事件,像是融合台灣式的陳為民軍中鬼故事以及倪匡式的奇想,我是覺得歸類成科幻小說或驚悚小說比較符合,因為書中主角私家偵探張鈞見本身已經具有感應能力了。

在閱讀日本或歐美系的中文翻譯推理偵探小說有時會遇到問題,像是無法設身處地、翻譯問題,例如看賀寧曼凱爾的《無臉殺手》時會被譯者筆調和主角環境拉開,形成推理過程和故事背景難以相容的兩條平行線,而損失如閱讀宮部美幸《模仿犯》對社會型態轉變而引爆犯罪的深刻同情,而以中文創作的作品可巧妙的以台灣社會為背景,以台灣人的步調做想像,例如《網路兇鄰》中的網路犯罪、《別進地下道》的颱風過後,虛實交錯的情節成功的造成讀者的恐懼,因為沒有翻譯的侷限距離,因為貼近讀者所以真實的恐怖。

另外是我個人的看法,作者似乎特地讓故籠罩在非科學能解釋的事件下,當然最後都會有科學能解的合理說法來混淆非科學內容,不過卻很清楚的表達出:很多事情不是只有科學能解決。

《請把門鎖好》

此書的推薦序寫到倪匡的評語:「不看到最後,不知道結果。而這篇小說卻是:即使看到最後,還是不知道結果!」因此《請把門鎖好》並沒有完整的結局,無論是鍾思造和夏詠昱的死亡、湯仕敬的身分、吳劍向的妄想症、書中第一人稱作者的自述,究竟是被黑魔法的施咒所為,還是得妄想症的吳劍向所捏造,或是從頭到尾都是陷入壓力危機和婚姻困境的作者所幻想的故事,這幾種結局皆有可能,也可以帶出不同的情節,可依不同發展變成奇幻、驚悚、社會型小說,而且故事中有故事。

在契子中提到「夢」與「潛意識」形成的「魔法」,我認為這是暗示書中做者已經呈現失眠、精神不穩定的狀態‧在世俗評論、名利糾葛的影響下,書中作者的「住院休養」傳達了作者精神”也”不正常,因此書中最後半頁以上的「我並沒有妄想症,我只是把門鎖好」的句子,可能是作者發病後的瘋狂。

書中只有二個人物角色是存在的,一是吳劍向,一是《別進地下道》提到的「嗜骨餓魔洪澤晨」,洪澤晨是於其他作品中真實出現的角色,在這本書中是用「嗜骨餓魔洪澤晨」來當做地獄惡鬼的形象,因此洪澤晨變成了關鍵,究竟是吳劍向因為辦案受到刺激而產生妄想編撰,還是書中作者對吳劍向所說故事產生聯想。更有可能的是兩人都進醫院治療,《請把門鎖好》的劇情是經由兩人的病況所鋪陳的,可以說是精神病患腦中世界的狂想,已經陷入歇斯底裏的崩潰絕境,因此「請把門鎖好」的深層意義是杜絕外來資訊干擾,一切由自己腦中思考運作的病態,也許就是病患已經把與外界連結的線路切斷,只活在自己構化的世界中。

 《超能殺人基因》

在誠品敦南店將《超能殺人基因》看完,略覺得失望是因為這本書沒有多提到「超能」,只有「殺人」。

既晴的作品在以往是籠罩在黑魔法、魔術的光怪離奇中,寫作特色在驚悚、科幻上展露無疑,尤其他出身理工背景,融合現代科技元素猶如麥克克來頓寫《奈米獵殺》般的得心應手,也因為是理工背景,故事環節撲朔迷離,又有整體規律性,書中偵探張鈞見宛如是作者理想的化身,他有情、有謎、有第六感,的確是台灣新小中很有特色的男主角。

《超能殺人基因》也許是既晴想突破魔法的階段,即使書名、書序給人一種科幻的謀殺案驚喜,不過實際上作者回歸「本格」寫法,著重在張鈞見的精妙推理,書中以利益糾葛的謀殺為主軸,但是以「基因工程」的背景把隱藏的殺機遮掩住,很明顯的會把讀者帶往變種人類的方向走,其實只有人性的貪念存在而已,也因為只有貪念,失去了作者往昔的驚悚成分,比起前作略為失色。

書中提到張鈞見喜愛亞森羅頻的形象,也在前幾本略有提到,不過這本顯然將作者的欽慕也表達出來。亞森羅頻比福爾摩斯多了點神秘性,可能是將頗符合福爾摩斯形象的呂益強和亞森羅頻形象的張鈞見做了對照,當然呂益強身邊沒有華生,他也不會信任華生或任何人。

有不少讀者建議既晴回歸「本格」,我個人看法卻不一樣,既晴的「魔」、「怪」就是他寫作的特色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