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9日

黑暗騎士─「你不是死得像英雄,就是活著墮落」

我喜愛二元對立的事物,喜歡陷在矛盾裡的角色,角色的困頓就是人的寫照,角色之苦痛就是千萬人的嘶喊,所以我不太喜歡擁有過人超能力的超級英雄,天生就有超能力或者突如其來的變態是命運的垂憐與考驗,與之相較,擁有力量又如困獸的英雄角色更是激起痛惜,試圖掌握且顛覆命運的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他的精神力就是他的查克拉,同情這樣的人生就等於不放棄那個曾經可能也是英雄的人,那個人可能就是自己。


蝙蝠俠是處在懸崖的一個人,他白天身為億萬富豪、晚天化身為打擊犯罪者,從性格分裂出許多面向,布魯斯韋恩(Bruce Wayne)白天努力扮演虛華不實、玩世不功的浪蕩子,塑造虛有其表、繼承韋恩企業的花花公子,為的是壓抑生命之悲。目睹父母親被槍殺的恐懼讓他決定剷除罪惡,他起身迎向他的恐懼─蝙蝠,電影「Batman Begins」演出布魯斯韋恩走向蝙蝠俠的初始,那時的蝙蝠俠還帶著初闖江湖的青澀,甚至還帶著對普羅大眾的強烈期望。
 


重拍電影是冒險的,經典電影尤是,照本宣科是簡單許多,但是要呈現另外一種風格就考驗到劇組上下的功力。電影的重新拍攝,如果是換湯不換藥,把演員換一換,製造出演員打頭陣的特效動感,很難獲得老觀眾的心服口服。以往的蝙蝠俠走過四集,最早從米高基頓、方基墨到喬治克魯尼,他們都成功演出白天的布魯斯韋恩,一個富有、成功、浪蕩的富翁,然而屬於黑夜的蝙蝠俠,只有導演提姆波頓所帶出的蝙蝠俠第一集、第二集把黑白交融的模糊地帶成功鋪成電影片段,黑白主色、怪異化妝與悽慘的故事,不只有蝙蝠俠自己在深淵中,他的敵人同樣傷心可悲,也可以說蝙蝠俠第一集、第二集沒有真正的壞人,人人都是被瘋狂逼出來的忿怒靈魂。蝙蝠俠第二集以企鵝、貓女兩個角色為反派,然而這兩個角色卻是令人同情的妖怪,企鵝、貓女與第一集的小丑足以稱上蝙蝠俠系列電影反派角色的代表,演員的演出難以撼動。



2004年由荷莉貝瑞(Halle Berry)所演的「貓女」試圖呈現與蜜雪兒菲佛(Michelle Pfeiffer)不同的形象,一個更性感暴露、外放潑辣的貓女,嘩眾取寵的電影安排反而可笑,原先一個可憐又可恨的角色被當成時裝秀上的模特兒,縱使荷莉貝瑞有許多條件勝過蜜雪兒菲佛,這樣的「貓女」是比不上蜜雪兒菲佛甩鞭發狠時臉上的清淚。 


由於蝙蝠俠系列的定型,提姆波頓將蝙蝠俠模型為一邊搞曖昧、一邊打擊犯罪的人物,如果情愫多了點,就像電影第三集、第四集的模樣,蝙蝠俠與美女的曖昧是主軸,他可以先救美人、暫時放下治安,夜訪佳人只為確定佳人心許給布魯斯韋恩還是蝙蝠俠,或者找個超級會放電的演員來演布魯斯韋恩,喬治克魯尼(George Clooney)不僅是黃金單身漢還是放電高手,看了「全面反擊」(Michael Clayton)之後讚揚他是個會放電也會演戲的演員,然而他與蝙蝠俠第四集的其他演員合起來就是不對味,原因出在從反派到蝙蝠俠的助手羅賓、蝙蝠女都在嘉年華會上表演,變成名副其實的虛有其表。從愛美人的蝙蝠俠到放電蝙蝠俠,已經脫離原本蝙蝠俠所具有的性格分裂,布魯斯韋恩、蝙蝠俠應該是在深淵中打擊犯罪的,他出於黑暗,注定一輩子隱身黑暗中。


 
(
無洩漏重要情節,但有洩漏部份劇情,請斟酌閱讀) 

「Batman Begins」是蝙蝠俠對邪惡的開戰之始,高譚市是一灘死水,很難想像有治安如此敗壞的城市,但是布魯斯韋恩對這個城市有感情,他的父母為了這個城市拼命,也死於這個城市的罪犯,他不會拋棄這個城市,如同管家阿福從未放棄他。在「Batman Begins」中,布魯斯韋恩化身為自己的恐懼─蝙蝠,作為帶給罪犯的恐懼來源,回到韋恩企業,找上盧修福克斯 (摩根費里曼飾演)發明新武器,以渾厚財力投下研發打擊犯罪的成品,加上他消逝七年中與影武者聯盟中的老師昂利杜卡(連恩尼遜飾演)學習東方忍術,又在超貼心管家阿福(米高肯恩飾演)的協助下,蝙蝠俠正式誕生。


 
初闖江湖的蝙蝠俠遇到的敵人是忍者大師與稻草人,在這兩個反派角色的要脅下,布魯斯韋恩與蝙蝠俠(克利斯汀貝爾飾演)所展現的是不凡的意志力與決心氣度,布魯斯韋恩/蝙蝠俠相信高譚市有洗刷犯罪之城惡名的一天,他父母的慘死也有釋懷的一天。但是蝙蝠俠的漫畫原作給予「Batman Begins」的導演、編劇另外一種想法,他們帶出了另一條路,布魯斯韋恩與蝙蝠俠是同一個人,但是不能同時出現,觀眾想看蝙蝠俠大顯神威,然而導演、編劇更關心布魯斯韋恩的靈魂。
 


布魯斯韋恩立誓犯罪的強烈恨意是他的力量來源,他的財力能輔助他的力量,如果說蝙蝠俠是由蝙蝠形象化身而來的,不如說是布魯斯韋恩被恨與恐懼所包圍的繭,破繭而出的就是蝙蝠俠。

 
「The Dark Knight」(黑暗騎士)正式說來是蝙蝠俠的第二集,是接「Batman Begins」後的伏筆,其內容則是承前四集蝙蝠俠電影中的第一集、部分的第三集,有蝙蝠俠、小丑、雙面人。
 


「The Dark Knight」的主打是希斯萊傑 (Heath Ledger)所飾演的「小丑」、亞倫艾克哈特飾演檢察官哈維丹特(雙面人),在原先的蝙蝠俠電影中,小丑與雙面人分別都是電影中的重要反派,電影中小丑所重之處是帶出白騎士的隕落、雙面人的誕生,但這部電影的鋒頭是小丑,超過而且絕對合理。
 


看過「The Dark Knight」後,深感希斯萊傑 (Heath Ledger)的驟逝是電影界的損失,也是觀眾的遺憾,他能演出小丑是觀眾的福氣,看到他的演出,我無法知道大眾的反應,就我所閱讀的網站資料,有人起立鼓掌、有人流淚、有人開始悼念,而我則是起了一身雞皮疙瘩。電影未上映之前許多人質疑希斯萊傑的演出是否能超越舊版小丑─傑克尼克遜,看完之後,沒有人懷疑希斯萊傑的演技,他成功演出小丑,帶著純粹玩樂人世的態度,喜於觀看善意的崩潰,罪惡是他的糧食,他以受傷、畫上笑臉的白臉紅唇妝看待人世,來見證人性多麼虛偽,不同於蝙蝠俠與檢察官哈維丹特,他注定是永遠的反派,緊追著始終相信正義善意的蝙蝠俠。


 
希斯萊傑的演出不只於嗓音,飾演蝙蝠俠、布魯斯韋恩的克利斯汀貝爾同樣有改變聲音來詮釋兩個角色,蝙蝠俠是低沉沙啞,能給予罪犯聲音上的威勒與攪糊原音的技巧,希斯萊傑飾演的小丑則是搭配表情、動作、態度、詮釋一個不像人的人,無感無心、譏誚諷人卻又帶著洞悉人情的陰險微笑,他想證明人性的純良光明只是笑話,他心裡卻有存在傷口,正如蝙蝠俠與其他反派成為他們所為的原因。
 


為了不洩漏重要情節,只能用大量的形容詞來談論這部電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劇情緊湊、特效奇特、演員各展其力,又不失漫畫英雄電影中特有的雙面掙扎,唯一可以說明的是如果有下一集,不管反派是誰,也許是新版企鵝、貓女、雙面人,電影走向只會更「黑暗」,與哈利波特一樣,脫離原先讀者或觀眾想要看的,與漫畫圖像的直接呈現產生鴻溝,英雄們的痛苦會演越深沉。
 


在這集中,多數的觀眾是平面掃描到每個角色,沒料到一部漫畫英雄改編電影可以這麼出色,超越以往的蝙蝠俠與反派,每個被道出姓名的角色都有其重要性,沒有人可以被刪除。正因為角色詮釋到位,更顯得小丑這個角色的突出,有一張海報是小丑、蝙蝠俠、檢察官哈維丹特三人,實際上希斯萊傑所飾演的小丑光芒壓過蝙蝠俠、檢察官哈維丹特,卻不是怪異的超越,而是演出接近九十分的蝙蝠俠、檢察官哈維丹特之後出現滿分的小丑。
 


由於希斯萊傑的絕妙演出與希斯萊傑暴斃的話題性,加上劇組對他的懷念,他有被提名為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可能性,也極有可能打破漫畫英雄電影被提名重要獎項的里程碑,而奧斯卡獎能不能認可希斯萊傑的演出不得而知,然而「The Dark Knight」上映沒幾天卻創下紀錄,不只是高評價,IMDB的好評已成為影史前250名中的第4名,與電影「教父」一、二集、「刺激1995」並列,電影評分為9.6分(滿分為10分,分數略有變動),接下來就是看票房成績了。
 


如果欣賞「Batman Begins」的拍攝,相信「The Dark Knight」不會讓你失望,這也是會是暑期檔少數讓觀眾叫好且叫座的佳片。(目前沒有看到全面的負面批評,只有不如預期中的精采這樣的看法)


 

「黑暗騎士」在北美首映創下1850萬 美元的票房成績,台灣票房在颱風、與「赤壁」打對台也有6000萬的成績,全美票房1億5534萬美金。


克利斯汀貝爾在2002年的電影「重裝任務」(Equilibrium)跟同期的電影「駭客任務」系列同時上映而叫好不叫座,其實克利斯汀貝爾有取代基努李維的實力,包括長相身材、演技、對角色的投入程度,他曾經也是新一代007的候選人之一。克利斯汀貝爾曾演出「絲絨金礦」以搖滾紀念人生的記者、「美國殺人魔」的變態雅痞殺人魔、「頂尖對決」中與
休傑克曼爭鬥的魔術師、「暴力衝擊」中粗鄙失控的退伍軍人以及宮崎駿「霍爾的移動城堡」的美國版霍爾配音等,最新的電影為「魔鬼終結者4」,目前他最新的消息是攻擊母親與姊姊被警方偵訊(消息來源為BBC)。


有觀眾認為
「黑暗騎士」非預想的劇情內容,是因導演Christopher Nolan將這部電影當做「劇情片」在拍攝,並非以往講究動作、特效的漫畫英雄電影,以致讓電影掙開漫畫束縛,不似以往蝙蝠俠電影的圖像、幼稚。外國影評同樣對此片讚譽有佳,以「史詩」來稱讚這部電影。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