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30日

未知的嫌疑─夢遊

《夢遊》適合讀者:睡眠障礙者、懸疑小說愛好者 

看了瑪莉‧海金斯‧克拉克的幾本小說,除了氣氛掌握恰到好處外,懸疑的劇情與迷詭的角色,端看之下其實很難推理出兇手為何人,因為沒死的皆有嫌疑。她的小說主角與被害者多是女性,加害者多是男性,兩者的比例懸殊,不禁讓讀者案自歸納,男兇女善的小說模式可能是創作的特徵之一。
 

《春日湖百年謀殺記事》、《
貓頭鷹的死亡遊戲》等著作所抓住的是無定向的兇手圖像,很多人都對過去有黑暗的自白,透露這些人都有嫌疑,因此「兇手」往往是在最後一刻現身,吊足讀者胃口。最新中譯小說《夢遊》所構成的公式一如之前作品,但不同之處在於讀者會集中在「夢遊」上,隨情節波濤洶湧,看著兇手隨時將浪花擊向某人,然後逐漸聚焦於某些人上,這樣的方式雖減少嫌疑犯的人數,不過兇嫌往往不是我們所想的,所以故佈疑陣仍是作者的重頭戲。
 

《夢遊》的故事是描述女主角是凱依蘭辛在幼年卡靈頓家族宅邸中聽見男女爭執,依稀的記憶存留腦內,卻沒想到這段話成為關鍵。當晚就讀普林斯頓大學的男主角彼得送蘇珊艾索普回家,蘇珊艾索普返家後又出門,從此音訊全無,所以彼得變成第一嫌疑犯。之後彼得的妻子淹宅邸內的游泳池,彼得再次成為嫌疑犯,而十多年後彼得與女主角凱依蘭辛結婚,婚後她發現彼得會夢遊,而且夢遊地點竟然是前妻淹死的游泳池畔,這個巧合似乎指向彼得陷入重嫌。一連串來自死者家屬的指責,彼得被冠上嫌疑犯的惡名,而且連女主角凱依蘭辛都可能是被害者,對丈夫產生疑心的她與被害者家屬雇用的退休警察,決定找出事實真相,就算真相暗藏殺機。

會想閱讀《夢遊》,其實理由很簡單,因為我小時候會夢遊 (當然不是夢遊殺人),現在則是夢魘 (跟鬼壓床沒有關係),從無意識或有意識的起身行動到躺在床上意識清醒卻四肢僵硬如石,經歷過中、西醫的診斷,壓力是主因,患有睡眠障礙很辛苦,夢遊、睡眠品質不佳、失眠、夢魘讓人越睡越累,所以當彼得測試夢遊狀態時,我也產生一種恐懼感,也許自以為的睡眠時間其實並沒有睡著。有時候夢遊是毫無記憶的,有時候是有意識的,卻無反應抑制夢遊的能力,所以在「醒不過來」、「醒來」間掙扎了許久,夢遊時所做的事毫無記憶,也並非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抓不到自身的控制權,對於自身的無法掌握才是夢遊者最大的擔憂,所以《夢遊》的簡介抓住我的注意,作者刻意製造的緊張氣氛、場景讓讀者不寒而慄。 

再者,男主角
彼得,因為兩人死亡被懷疑為兇嫌,但是第一件案件找不到屍體、第二件案件沒有顯著證據將他定罪,因此命案延宕多年,彼得處在嫌疑犯的高壓下,再婚的彼得飽受社會輿論壓力,夢遊症狀越來越嚴重。夢遊有時會與人格分裂掛上關係,實際上夢遊是長期焦慮、壓力的影響下所造成的睡眠障礙,這本小說最揪心的部份就是男主角彼得陷入自我懷疑的篇章,讀來非常真實。

《夢遊》
角色眾多,每一個角色都有所佔的比重都分割勻稱,這些角色圍繞著謀殺與主角移動,每一個人的過去都非常重要,作者喜去描寫角色的身藏灰色地帶,因每一個角色都有不為人知的部份,作者經營成功,殺人技巧並非重點,而是角色們就為阻撓重重線索的布幕。 

(試閱本由高寶書版集團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