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5日

《再見寶貝,再見》:無聲的失蹤人口

適合讀者:為人父母者、想生育子女者、丹尼斯勒翰迷 

人生絕非公平,父母可以選擇要不要生育孩子,但是子女無法選擇父母,如果可以選擇父母,勢必有許多父母被劃去、永不錄用。社會刑事案件眾多,關注再多的社會案件也不如一件虐童、殺害兒童案件來的傷感,那種傷感是被拋入黑暗中的無力感,知道再多想法與發聲都無法為那個生命挽回些什麼,如果真可以選擇,會希望那些孩子選擇換個父母、換個家庭。
 
再見寶貝,再見 來源
《再見寶貝,再見》
雖然掌控著低調穩潔的筆法,鮮少因人物、事件的波動而起落,但卻是很灰色的小說,帶著令人悵然的悲劇力量,這裡的悲劇是指書中的孩子成長過程的麻木、習慣,是種被成人拖下水的牽引漩渦,如果成長過程中沒有遇到光明指引,這個孩子正在走入悲劇中。

 
此書是「派崔克與安琪」系列的第四本,承接前面幾本的氣氛,派崔克與安琪所組成的私家偵探,在城市的暴力、毒品、創傷中賺取金錢,不幸的他們再次遇到棘手案件。案件是四歲小女孩阿曼達的失蹤案,她有一位放縱、吸毒的母親,焦急的舅舅、舅媽找來私家偵探調查,經過主角與警方的調查,阿曼達從綁架、毒品銷贓、幼童拐騙性侵走到擄人勒贖,每拖一天,阿曼達的存活機率就減少一點,當這安靜的孩子失蹤時,她內心的聲音告訴眾人是「趕快找到我」還是另有其他聲音?隨著篇章批露出的事實,這個孩子非一時的發生悲劇,而是逐步走入悲劇。
《再見寶貝,再見》改編成電影「失蹤人口」上映,由班艾佛列克的弟弟凱西艾佛列克(Casey Affleck)主演,飾演阿曼達母親的吸毒母親Amy Ryan則入圍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由摩根費里曼(Morgan Freeman)和艾德哈里斯(Ed Harris)飾演警方,這部片幾乎該有的都到齊了,所以這部電影評價頗高,不只是幼童綁架案議題引人注目,而是在整部片的電影就掌握到綁架的急迫、家庭的真實。如果曾讀過或看過《神秘河流》(Mystic River)的小說或電影,熟知作者不到最後不告知真相的技巧,也恰巧相當欣賞的話,《再見寶貝,再見》與「失蹤人口」都是可一再回味的好書與佳片,有絕佳的劇情與震撼效果。 

(
以下有電影與小說內容洩露)
「失蹤人口」這部電影充斥了髒話,從頭到尾就是聽到電影角色不斷飆髒話,然而電影最安靜之候卻是最痛苦的時候。電影有一片段是警方懷疑戀童癖、性侵兒童罪犯綁架了阿曼達,剛好這時又有一男童失蹤,男主角派崔克利用關係與警方闖入戀童癖罪犯的家中看到的景象是那位受盡凌虐的男童死在罪犯家中的浴缸內,這時電影接近無聲,演出男主角派崔克失控開槍轟掉求饒罪犯的畫面,小說亦是,似乎可以感覺到派崔克的屏息與戰慄,那份來不及對浴缸中的孩子說再見的痛楚幾乎把主角的理智銷毀。面對許多大惡的警方、私家偵探們,有些案子可以吃案、可以收賄、可以當作沒看到,但是絕對不能饒恕戀童癖、性侵兒童罪犯、殺害殘害兒童的罪犯,這也是為什麼《再見寶貝,再見》與「失蹤人口」的走向會如此安排的原因。

 
派崔克與安琪扮演迥異的態度,一種是認為「孩子必須回到父母身邊」,一種是認為「孩子必須到讓他/她幸福安全的人身邊」,最後的阿曼達得到幸福了嗎?如果想到五年、十年後的阿曼達,大多數的讀者與觀眾一定覺得她會走入她人生的悲劇裡,就又回歸到「子女無法選擇父母」的悲哀裡。《再見寶貝,再見》中認為虐童分為兩種,一種來自父母,另一種來自陌生人,來自陌生人縱使令人心疼,來自父母更令人髮指,而許多的兒童還在家庭中被親情的毒素施虐,最後形成惡性循環,只因他/她們父母的一時慾望、自私幼稚,導致無法中止的家庭悲劇,一如《再見寶貝,再見》、「失蹤人口」的阿曼達一樣,回到殭屍般的「親生」母親身邊,繼續麻痺看待母親來來去去,視孩子為工具的漠視態度。

 
我的同學有幾個已經在20出頭當了父母親,有些人的早婚、早生絕對是對那個孩子的恩寵,就算再早生點也無所謂。有些則完全相反,有些父母因為上一代的逼迫、逃避學業工作的壓力、鎖住不想結婚的男友或女友、生一個孩子來分攤削減另一半的不耐、要孩子來挽回走入盡頭的早逝婚姻或者什麼都不給予卻要孩子將來收拾父母製造的爛攤子,我不覺得這樣的家庭會養成一個幸福快樂的孩子,家庭的問題、父母的失和,這個孩子絕對能感受到,只是他/她要不要說出口、能不能說出口,家庭是最大的幸福製造機,也是最恐怖的惡性循環製造機制,要看父母怎麼選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