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8日

《隔離島》─逐島隔人心

幾部日本推理小說作家作品改編成電影的消息,著實令讀者興奮。伊坂幸太郎的《死神的精確度》,由金城武主演;東野圭吾的《嫌疑犯X的獻身》由福山雅治主演;乙一的短篇小說改編成電影「kids」,由小池徹平、玉木宏主演。這些小說不一定跟著電影的步調走,有作者獨特的語法,尤其是伊坂,他的作品會怎麼拍,讀者我十分好奇。 

閱讀有如劇本般的小說就像是看電影。

隔離島》的故事是美國聯邦保安官泰迪和搭檔恰克來到隔離島,奉令調查島上的醫院病人失蹤案件,這家醫院是所專門收容犯罪與嚴重心理疾病的醫院。這家醫院名叫瑞秋索蘭度的女人親手殺死自己的三個小孩後又假裝三個小孩還活著,瑞秋卻從牢房神奇消失了,因此第一重密室是牢房,第二重密室是島嶼。在這雙層密室裡、泰迪和搭檔恰克開始調查瑞秋消失的原因,還有她遺留的密語暗號,然後他們闖進島上關於支解人體、切除前腦葉的實驗手術謠言裡,似乎這個島嶼還暗藏了一些陰謀,最後甚至連搭檔恰克都有可疑之處,泰迪似乎是島上最「正常」的人。

 
「密室」是很有用的法則,尤其當型態還沒有多元化之前。當然形成密室的條件越來越廣,跳出室的格局,裡面出不來、外面進不去都可以掛上邊,或是裡外一條路且受監視的都可以算進去,如果這些是廣義的密室,《隔離島》多多少少也可以算進去,此處的密室是一座島。

 
隔離島》的故事剛開始就下了重語,是一位醫師的簡錄,有趣之處在於這位醫師對於泰迪帶有「惋惜」、「同情」的口吻,把讀者帶到泰迪「可能」犧牲的方向去想了,這種巧妙的障眼法有如《剪刀男》設下的魔法,於是讀者被作者騙了,《剪刀男》是最後才恍然大悟,來不及抖掉一身雞皮疙瘩就開始崇拜起作者巧妙的借位處理,但是《隔離島》其實在作者揭開布簾之前巧巧留下沿途的麵包屑,讓讀者跟著作者走。

 
「精神病患者都會否認他們精神失常。」泰迪說。「鮑伯否認他精神失常。」「因此,鮑伯是精神病患者。」 

泰迪在島上調查
瑞秋失蹤案時,訪查島上其他正在治療的病患,他遇到鮑伯這個精神病患者,遂發出這樣的言論,答案已經很清楚了。這部小說的核心是塑造人心與人心的距離,以島嶼和監牢做為比擬,島嶼可以是所處之地、教育背景、性別,監牢是價值觀,在孤島牢裡的甲認為乙是精神病患者而他自己不是,實際上乙可能是精神患者,甲也有可能是,於是甲乙兩人在同一艘船上指著別人大吼大叫的場面浮現。「精神病患者」的概念在書中被指向兩個方向,一個是內外皆承認的,一者是外在承認、內在否定的,作者步驟極快,用精神病患者所視的醫院是充滿政府陰謀、醫院牟利陷害的,用院方角度來看精神病患是充滿無奈、悲哀的,兩個視角,兩個世界。 

丹尼斯勒翰 (Dennis Lehane)的私家偵探
派崔克與安琪系列好看在於兩人調查之於的打情罵俏、派崔克與安琪的燃點和爆點;《隔離島》優點在於看到迷霧行舟中緩緩看到一盞燈。不管是閱讀派崔克與安琪還是帶著不確定感的《隔離島》,丹尼斯勒翰的確讓讀者猛然一覺,陷進電影節奏感和壓迫感十足的故事裡。 

1 則留言:

  1. 我沒有看過原著,但是看了電影。

    電影拍得不錯,但是我可能中馬奎斯的毒太深,這部電影一直讓我想到他的短篇小說"我只是來借個電話",電影拍得很不錯,但是坦白說,這個故事對我而言好像不是那麼有新意。不過這還是部很棒的電影(美術與影像都讓人印象深刻),李奧納多又一次精采的演出!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