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拒絕這麼可愛的封面呢?
來源
如果要討論美伊戰爭、飼養與野生、救與不救的問題,肯定是沒有答案。或是如書中所述的人與動物的價值問題:「『為什麼你要花那麼多的時間去救一隻狗,而不是救人?』我保持冷靜,面帶微笑。我不覺得自己對不起誰。事實上,這件事與背叛毫無關連。…我的答案很簡單。我們到伊拉克出任務,原本就不是為了救人。」就人的價值觀而論,理當應先救人,不管是戰爭、疾病、天災都先以人類為救援目標,其次才是別的物種,其實期待一個美國漫畫式英雄是全體人類的幻夢,英雄就該救人,如果蝙蝠俠開著蝙蝠車只為救高譚市中被壞人虐待的一隻狗、蜘蛛人從天而降只為了困在樹上的一隻貓,這樣的英雄就不對味了,但是當初那艘船承載各種動物必定有理由,而且但是很多事件裡,人類卻也不珍惜其他人類。
伊斯蘭世界是近年很風行的創作題材,大多是悲傷的,或是血腥的,而且是真實的,不管是一個政治立場不同的女子被關了兩年的血淚訴說、北歐女記者在其地領略的極度不平等,還是一如新聞報導的殘酷新聞,被私刑處決的、被惡意曲解的、被戰爭殘虐的,這個地區、這些國家,被冠上恐怖份子與火藥庫的機會大過其他解釋。
《小狗拉瓦》的背景是在美伊戰爭中,一如全世界成千上萬的流浪犬,拉瓦的命運可能是餓死、死於戰爭、病死或是吃屍體為生,不然就是被軍人飼養,拉瓦的命運剛好是最後一種,這樣的命運不見得是好的,因為此地有條規定:軍人不得在戰地飼養寵物,這些動物最後多數還是死於掩埋、放生、安樂死。拉瓦在作者Jay Kopelman及美國陸戰隊員發現了拉瓦,將拉瓦帶回營隊,讓這隻小狗在營隊扯著某個隊員的內衣褲、在靴子裡小便、搶著隊員剛脫下來的鞋子,或是如書中所述一群美國大兵看起來雄糾糾氣昂昂但說起話來卻是:「你這隻小狗狗…」、「你這隻小壞壞…」來的引人發嚎,不然就是一天到晚拉瓦長、拉瓦短,一如嘮叨的母親。隨著拉瓦長大及Jay Kopelman的調遷,拉瓦不能繼續待在伊拉克了,所以Jay Kopelman向外尋求協助,希望將拉瓦帶離伊拉克,更完美的是希望他被派與的戰爭(其實戰爭永不結束)結束後能將拉瓦帶到美國,與他一同生活。
Jay Kopelman向軍中同袍、醫生、寵物飼料公司、戰地記者尋求協助,甚至寄信到加州州長阿諾史瓦辛格和美國總統布希信箱,最後在有經驗者和眾人(想也知道不包括加州州長和布希)的通力合作下,拉瓦離開伊拉克了,現在與Jay Kopelman與妻子、繼子住在加州,還有另外一隻狗和一隻貓。(此為真實事件)
此書原名是《From Baghdad, With Love》,其實我覺得在伊拉克的部分不見得是愛,而是出於戰地人心的恐懼,需要世俗常務來化解緊張,飼養這項普通的事成為美國大兵身於戰爭前線的慰藉,呆看著拉瓦搗蛋能吸取戰爭散佈的恐懼,暫時導向貼近他們原先在美國的生活,他們所想的無非是活著、然後回美國、回家,也許是和女友老婆親熱、和父母老友相擁、和小孩談談生活,或是摸摸狗狗的頭或是丟個東西給牠們撿,這麼簡單的事情在戰地變成奢求,拉瓦剛好補足了這一塊。更甚者這是人在戰爭中共同所求的營養,伊拉克人山姆與美國大兵無不同,同樣為這隻小狗張羅食物。
當然拉瓦是好運的,遇到一群普通且正常的大兵而不是一群藉施虐紓解壓力的軍人,不然就只是戰爭中的另一條殞逝的生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