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3日

《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

(內有劇情洩露,請三思而讀,謝謝) 

凌晨五點看完《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800多頁花的時間比《達文西密碼》少很多,《達文西密碼》須要思考的真相、虛構太多了,於是邊看邊上網找「岩窟中的聖母」一畫,看到兩幅畫的不同讓我起了一身雞皮疙瘩,這是我當日的失策,因為這幅畫讓我嚴重失眠。《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的結局當然不會讓我睡不著,只是感動、難過交雜。在英文版面市後,早已知道部分劇情和羅琳會「賜死」的角色,也做好心理建設才來看結局,因為這集很多角色被「賜死」。

  

早在天狼星慘死,我就開始不太滿意羅琳對要角的死亡安排,不是不滿於她安排誰死,而是天狼星死的不明不白,意思是「他掉到哪裡去了?」天狼星掉到「拱門」那段反覆看了數遍,還是不了解作者賜死的方法,天狼星有無成為鬼魂似乎是個未解的謎團,於是乎我認為這可能是天狼星會復活的伏筆,等了幾集,卻沒看到作者讓他出現,開始埋怨起作者讓哈利失去父母又失去教父天狼星,簡直是親情慘劇。等到《混血王子的背叛》出版,讀到尾聲時,簡直是邊讀邊哭,網路上也是哀鴻遍野,因為作者「賜死」鄧不利多,讀到鄧不利多的葬禮舉行時,我又是淚眼婆娑,跟看漫畫「火影忍者」第三代火影與邪惡三忍大蛇丸決鬥身亡後的葬禮一樣難過,直到鄧不利多出現在歷任校長照片上代表已經死去,讀友們一致認為世界末日來臨,可愛、慈祥、睿智、勇敢的霍格華茲校長去世了,世界還有什麼希望?我們只能等佛地魔與他的爪牙掌控這個恐怖大地,臺灣都要被食死人控制了,想必待會臺灣上空就會出現催狂魔了。

  

看《死神的聖物》剛開始沒多久我就眼眶紅了,因為貓頭鷹嘿美死掉、正氣師瘋眼穆敵慘死,網友為貓頭鷹嘿美舉行哀悼,沒想到網路上一票人看到嘿美死掉都哭了;然後家庭小精靈多比犧牲,這部小說可看作人類巫師種族歧視與種族優越行為象徵的受虐代表角色為了救哈利而死;石內卜原本在《混血王子的背叛》後段背上殺死鄧不利多的罪名也真相大白,他一生狂愛著哈利的母親莉莉,為了莉莉及她的後代,雖然哈利貌似石內卜最厭惡的詹姆,但他甘願配合鄧不利多的計畫,最後也死於佛地魔的蛇吻,而死後讓哈利知道他鎖心的秘密;最讓網友們跪地哭號的是狼人教授路平與妻子小仙女東施也奮勇戰死,最讓人心痛的是「賄賂」一章,當路平崩潰說明他的孩子是「半狼人」時,哈利覺得父母不該離開孩子的那段心碎對話,結果路平夫婦還是離開了孩子;衛斯理家的弗雷也英勇戰死,原本投奔魔法部爪牙的兄長良心發現,回來參予霍格華茲大戰,衛斯理家族卻再也不全了。

  

作者曾說這集會有兩個要角死亡,惹得讀者猜測連連,就我本來的想法是哈利和佛地魔會同歸於盡,換回魔法界的和平,不太可能哈利以自身魔法打敗佛地魔,而且佛地魔的形體日漸復原,佛地魔的強悍也日漸無敵。哈利並沒有強烈的魔法學習欲望與智慧,一路走來多數是父母的魔法護身、師長的照顧和與生俱來的運氣,看不出他會到最後一集突然在一隻貓頭鷹肚子裡挖出魔法秘笈,或是霍格華茲中藏匿著一位隱世魔法高人教哈利魔法,哈利變成鄧不利多第二絕不可能,這樣的安排很合理,因為哈利很年輕、在麻瓜人類社會生活了數年,沒理由突然對魔法開竅。於是還有小道消息指出哈利波特系列可能會出第八集,因為第七集的結束略顯匆促,也可能繼續出,版稅驚人但是銷售也非常驚人,出版社靠這系列可以吃好幾年的飯,但是羅琳顯然無這樣的決定,她記著出七集的初衷,這點令讀者感動。

  

羅琳讓哈利波特在《死神的聖物》結束,也略略安排了主角們結婚生子的後續,很遺憾的,作者沒有詳細交代他們之後做了什麼,哈利有沒有成為正氣師、妙麗的聰慧有沒有讓她平步青雲,只有他們的孩子,哈利與金妮、榮恩與妙麗、馬份和不知名太太的孩子們又會在霍格華茲裡相遇,雖然前面交代佛地魔將分類帽損毀,不知道這十九年來的霍格華茲是以什麼分類,但是代表精英教育的史萊哲林、自由教育的葛來分多之戰再度展開,當然我覺得另外兩個學院沒有代表人物也是挺遺憾的。哈利的第三個孩子名字為「阿不思‧賽佛勒斯」,阿不思是紀念鄧不利多,賽佛勒斯是追悼混血王子石內卜,在最後一頁,哈利忘記他以前有多恨石內卜而選擇原諒,親口說出石內卜是他這輩子所認識最勇敢的人 (石內卜是史萊哲林學院出身、曾任導師,也曾效忠佛地魔)

  

我很驚訝羅琳的安排,不是羅琳聲稱鄧不利多是男同志的那新聞,當然這消息讓早就對羅琳不爽的宗教團體大為光火。我驚訝於作者排除鄧不利多是「完人」形象的代表,他早年熱絡求於功名,也險些受到誘惑,甚至悔於沒有妥善照顧家人,和《魔戒》的人王亞拉岡、灰袍甘道夫一樣,同樣曾經將眼神投於魔戒上,這樣的安排也許讓許多讀者失望,因為多數讀者熱切希望看到正義化身,但是鄧不利多同樣年輕過。

  

從第四集展開三巫鬥法大賽後,哈利波特系列就離童趣的本質越來越遠了,開始走入報仇、殺戮、悔恨、忌妒情緒的多重交雜,顯然作者有意讓哈利隨著情節知道魔法世界的黑暗,他永遠不會是那個被保護的孩子。隨著步向與佛地魔決一死戰的氣息越來越重,前幾集埋下的伏筆一一被挖了出來,從第一集開始就有淺淺的伏筆,第四集之後越來越明顯,第六集、第七集合一而看有連貫的味道,「分靈體」是佛地魔貪生怕死的證據,不過這也是我比較不滿意的部份,死前的鄧不利已經在為死後佈陣,佛地魔的失策代表他還是太過輕敵,佛地魔之所以恐怖應該不只於他的麾下爪牙、邪惡號召力、對於出身與幼年的忿恨所造成的個性扭曲,應該還有某些創造或接近黑魔法的天賦,不過這個故事還是很正常的回歸邪不勝正,我想多數讀者還是不願意看到更為不幸的故事。

 

  有網友將七集中哈利方死亡要角串成影片Our Fallen Friends,從哈利父母、多比、西追、嘿美、石內卜、天狼星、路平、小仙女東施、瘋眼穆敵、鄧不利多到弗雷,雖是從電影上抓下片段,還挺有催淚效果。

2007年10月21日

《失物之書》─尋得失落

日前看了「羊男的迷宮」,心情跌落谷底,加上那陣子陸續看了「旅行之歌」、「烏龜也會飛」、「血鑽石」、「最後的蘇丹王」,被這些壓力電影多次打擊下更加鬱卒,多日過著縮在角落畫圈圈的生活,為了趕走陰暗面,還特去書店看很歡樂的《豪門保母日記》,順便看看《高山殺人行1/2之女》,提振精神。這些暗黑電影除了「烏龜也會飛」寫了點心得,其他至今無力去翻開血書,打斷本想找幾本講述西班牙歷史當參考讀物的動力,「羊男的迷宮」會擺到什麼時候才會開工寫單篇心得,自己也不曉得,至少要是比較愉快的時候。

  

很久很久以前,如果當時的百姓只有「痛苦且漫長的活」和「痛苦且短暫的死」兩種生命可以選擇,會選擇哪一種生命?電影「羊男的迷宮」劃出佛朗哥實行法西斯主義獨裁與幻想世界的兩個分界線,女主角Ofelia跟著懷孕的母親來到繼父麾下,當現實世界崩離,女孩的幻想就越離奇,她希望找到辦法保護母親、弟弟、自己,通過三場試煉便有希望,第一場測驗拿到蟾蜍的鑰匙,第二場因貪食而失敗,差點命喪將眼珠裝在手上的食嬰怪,第三場象徵「黑暗能夠生出光明、悲慘可以蘊藏美麗,而死亡將會帶來重生」的具體操演,不忍同母異父的弟弟受傷,Ofelia拒絕了羊男提出的條件,保全弟弟的生命,卻阻擋不了沙文、殘暴繼父的追殺,Ofelia的死在現實是代表無數屍體的堆積,現實淌著鮮血但是在她的地下王國幻想世界裡卻是絢麗美好的,這是對早死早超生的覺悟、來世重生的奢求。對Ofelia而言,她走向解脫之途,Ofelia堅決不讓無辜者犧牲(其弟),即使這是獨裁份子的餘孽。那些對抗獨裁的游擊隊則走向「痛苦且短暫的死」,生命困境讓人民再也受不了,起而反抗飽食終日 (蟾蜍)、殺人如麻(食嬰怪)的政府。

  

看完這部電影首次有欲哭無淚的情緒,如果能哭出來還好,電影絕對讓觀眾知曉是那個時空、社會的殘酷壓榨,以百姓為破布偶,踐踏對於明日的些許期望,讓有志之士鋌而走險的血汗往事。在實幻相交之際,也讓觀眾看懂女孩的期待,逼不得已走向冒險之途,然而卻在觀眾以為能成功時來了一個大轉折,女孩彌留之際已幻覺成為地下的永恆公主。

  

看「羊男的迷宮」之所以悲傷無法抒懷,在於那種「不得不選擇」的麻木,然而往上爬或往下走,終究失足。甫看完《失物之書》、《阿根廷婆婆》、《勇者物語》,去除歷史亂世的影響,都隱含一個共同主題,就是以孩子的視角,看到當家庭出現外來的攻陷者,不管是離婚分居、外遇,孩子的敏感之處如此之視。吉本芭娜娜的《阿根廷婆婆》的光子選擇真誠以待阿根廷婆婆這個外人的幽趣;《勇者物語》以孩子闖蕩電玩的角度去挽救家庭感情的散落;《失物之書》這本小說一看完,兩個不同題材的背景如此之似,我就直覺聯想到「羊男的迷宮」。

 

 John Connolly的《奪命旅人》、《失物之書》兩本小說實在搭不起來,《奪命旅人》的世界是一片濕冷,翻開頁面的感覺就像來到殺人魔收集臉部、器官的暗室裡,看到的皆為人類最恐怖、作嘔、無謂的情緒,這本犯罪推理小說無法讓我印象深刻,唯有封面驚悚入眼。見過John Connolly後,更不相信他會是《奪命旅人》的作者,簽書會上的他嘴角無時不帶著微笑、陽光風趣,而隨行工作人員人人都說他很nice、毫無架子。當天他早早來到簽書會現場,就自在逛起敦南誠品,在誠品音樂櫃前挑選了一翻。(我是那個偷看他一舉一動的讀者) 

 

這樣一個作者,是會寫《失物之書》這樣帶有童言寓意的小說,是個年幼心靈對失去的反芻。現世雖有「成長小說」的分類,我卻不想刻意將作品歸入,因不管什麼書,只要讀者感受力強,自然會有所感、有所覺。

 

 《失物之書》的背景一如《勇者物語》,開始是對外來侵入者的嚴陣以待。大衛的母親死後,爸爸另與羅絲共組家庭,而大衛即將又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弟弟,爸爸再婚對大衛而言無異是爸爸對母親的背叛,他視羅絲為邪惡的後母,時時反抗、找碴;弟弟又是個取代他地位的新生命,大衛最怕的就是當爸爸對他也變心的時候,代表他在家庭中可有可無隨即失勢,於是他將生活寄託在新宅子的藏書裡,奇書讓他見識一個新國度,然後一場飛機失事,讓他越界進入奇幻世界,去拿到那本傳說可解決萬事的《失物之書》。 

 

在奇幻世界,大衛遇見照顧他的守林人(奇特之處在於他貌似大衛的爸爸,而且曾有孩子?)、偽善的駝背人、欲取代人類的狼人軍團、無產階級又無助的七矮人、壓榨七矮人又懶惰無禮的白雪公主、同性戀的騎士羅蘭,作者改動我們熟知的童話故事,是知曉我們都愛童話,誰不奢望騎士王子與公主灰姑娘幸福的日子、順利抹去血恨的快意恩仇、金錢權力與名望的倍速成長,童話善良無犧牲、殺戮皆慘報的理所當然,不過既然是童話,虛實比例以假攏真,都是幻想的產物。

  

大衛歷經冒險,總算來到國王面前,打算求取《失物之書》,未料這個國王與駝背人有利益交換,交換條件是大衛肯說出他弟弟的名字,大衛決定不出賣手足,駝背人的邪惡夢碎,這個邪惡王國也因此倒塌,這段和「羊男的迷宮」Ofelia婉拒羊男拿血液獻祭交換類似,象徵大衛的天使戰勝了惡魔,差異之處在於羊男亦邪亦正,相同點在於利誘是座擺盪的天秤,掌控幻想的主人翁才是趨前左右的主角。

 

  這本小說之所以受國際好評的原因,我想不在於作者對童話世界冒險的描繪,也不在於大衛如何在回到現實後和繼母相處一派和氣,這些都太童話也太白話了,最迷人之處在於對大衛長成男人後的速寫,大衛沒有因為童年悟得而生命無礙,他的生命照樣抖顫,照樣在成人階段經歷他人死亡、自己還活著的窘境,然後到了某一天,到了他自己死亡的那天,他見證了童話最完美之處:大家都不會老,而且團聚,我們最期待的卻在童話裡才會完成。

2007年10月14日

《推理小說》與推理小說

我想很多讀者都在找尋/等待一本推理小說,是可以跨越年代、技術、犯罪手法、語言的小說,雖然現世很多推理小說被奉為經典,卻有大半是具有代表性、影響力或是為作者當時的經典,所以當一本推理小說的書名名為《推理小說》,讀者必然會有些期待,翻開小說來看,卻發現《推理小說》欠缺推理小說的環環相扣和思路陷阱,《推理小說》的價值在於其戲劇性。

  

《推理小說》的作者秦建日子是具有小說家與劇作腳本的多重寫作身分,這已經代表作者具有由小說走向戲劇的創作能力,但是很多推理小說拍成戲劇困難重重,因為地點、場佈、演員等,有感情、有寓意的推理小說劇更值得期待,《推理小說》顯然不夠。

  

秦建日子的代表作有「HERO」、「天體觀測」、「最後的律師」、「共犯者」、「最後的禮物」、「東大特訓班」、「救命病棟24」、、「新娘厄運年」、「銀座之戀」、「美少年警探」、「刑事搜查線4」等,題材不一。

  

小說與日劇「HERO」是其中最成功也最貼近推理的,但是戲劇有種元素是必須呈現的,在「HERO」中最突顯劇情的是演員,包括木村拓哉、松隆子、阿部寬等人,製造幽默與曖昧大過嫌疑與懸疑,當觀眾被木村拓哉和松隆子之間的互動吸引去,已是此部日劇的成功,當然,偶爾行之的推理、法庭劇碼就顯得虛構佼作,戲劇就是如此,所以當《推理小說》先有日劇、電影推出且走紅,《推理小說》的原著就顯得太過平凡。日劇「非關正義」(Unfair)賣點是篠原涼子,篠原涼子飾演的刑警雪平夏見的表演張力十足,劇情也曲折離奇,化成戲劇的原著《推理小說》就顯處處平弱。

  

刑警雪平夏見的特色在於不像一般戲劇、小說賦予的女性刑警形象,女性刑警形象不是嚴謹自律就是花瓶角色,在男尊女卑的日本職場環境,有同樣的年資不代表可以跨越性別,雪平夏見之所以被警界重視反而看到很大的漏洞,因為她趨向男性。除去這個角色的遮蔽,《推理小說》在劇情安排上,也不甚吸引人。

  

一個犯罪者在犯罪現場留下「不公平的人是誰?」的字條,刑警雪平夏見尋著這個線索追到犯人,女兒安全與刑警生活卻遭受危害。故事大綱簡單到多寫就會漏餡,但是「不公平的人是誰?」突顯出推理小說追求公平的鋪寫,其實很不平易近人的,就像一個蘿蔔一個坑,犯人通通要塞到他犯罪的名下,接受應有的處罰,接受此套訊息的讀者就像被洗腦一般,期待犯罪者落網,忽視來自現實很多四面八方的阻撓、被害者的聲音、加害者家屬、法律人權等,推理小說推出犯人後,就想看到那個犯人被公平的處置,但是現實絕對不是如此。

 

  在網路上搜尋此書心得,心得意外的少,大部分都是對於影劇的感想。有篇書評是我覺得相當有趣的,是針對小說中批評書本媚俗化行為的省思,提醒販賣書的商品行為廣告化後,受其害最大的人還是讀者。

2007年10月6日

綠色奇蹟─旁觀他人之痛苦

史蒂芬金的恐怖驚悚小說不是我最愛的,不是不合我的胃口,被嚇到寒毛豎立也是一種閱讀奇趣,可以說恐怖驚悚小說的後勁很強,是屬於知覺、想像部分的,但是史蒂芬金的小說不只如此。被評為「恐怖小說大師」對史蒂芬金不見得完整,《綠色奇蹟》、《四季奇譚》幾篇、《勿忘我》分別改編成電影,動人是一致的顏色。

 

   《綠色奇蹟》的電影比原著早出,看電影唯一被嚇到的部份真相大白後,那位姦殺兩位小女孩的兇手以飢餓的表情看著她們的表情,其他部分幾乎都是眼淚在眼眶中打轉。  

《綠色奇蹟》的原著封面下方有一隻手,手中握著一隻老鼠,封面的巧思讓讀者會心一笑,笑可能兩種,一種是苦笑著人生不可面對他人已死、自己已老的不可捉摸,一種是微笑看待作者在書中釋出的力量不只是吸取他人病痛化為咳出的蟲子,而是對人的終極信心,對於善惡、人種絕對二分法的那份不贊同。

 

 最明顯的是飾演約翰考菲的黑人演員Michael Clarke Duncan扮演象徵的不只是神蹟、緣分,還有些許對電椅死刑的怨聲、對美國黑人種族歧視的勸誡,不同於改編於《四季奇譚》其中一篇的電影「刺激1995」,兩個黑人演員與原著的牢獄生活更是不同,「刺激1995」是幽默的希望,約翰考菲是非這樣不可的悲慟,旁觀他人之痛苦該判什麼罪刑,約翰考菲最清楚,只因為他無法救她們,這樣的鞭笞宛如打在他身上,叫他怎麼不接受綠色終途的「老火花」。這樣的自責令人不捨,但是人人總有不可挽回的割捨時刻。

 

 《綠色奇蹟》如果被我分類,可能是被我分在科幻小說中的神蹟類,因為這是個關於救贖與犧牲的故事,不過當約翰考菲是黑人時,其他犯人卻都是白人時,視線有些尷尬,就像電影「硫磺島的英雄們」,就像美軍攻下硫磺島埋下美國國旗的多位軍人裡出現一位來自保留區的印地安人一樣,憑什麼當英雄的只能是白人,憑什麼有色人種只能被惋惜。回到那個時代,神給予眾子民生存的生命泉源,卻忘記賜與子民平等的心智,各國各州的陪審團以顏色加重或減輕刑罰,這種情形好似爭議性的法定年齡,有些成年人的心智年齡好似幼童,有些青少年的心智年齡卻如青壯年,以年齡劃分是平均值,以膚色區分是主觀,黑人黑心觀點一旦被陪審團認定,出現的相關證據形同雲煙,保羅的部份就是呈現這個膚色問題。  

 

如果不看這個刻意的巧合,只看神蹟部分,賜予人類容器的力量,宛如一部信仰禱書,書中提到「我們本來是粗陋的瓦器,但裡面卻收藏了奇珍的寶貝,是要顯明這極大的能力是屬於上帝,不是出於我們」,生命與形體的相容,不管是上帝施予、女媧造人還是精卵結合,創造的相異卻有先天的差別,約翰考菲的幸運來自遺忘,悲哀是人種。

 

  大人,我好厭倦聽到和感受到的那種痛苦,好厭倦獨個兒像雨中知更鳥似的在路上到處流浪,從來沒有一個人可以依靠,或者有個人告訴我,我們從哪裡來、去哪裡、為什麼。我好厭倦人跟人之間這麼醜陋相處,讓我感到腦袋裡面好像有玻璃渣四的很痛。好厭倦我隨時都想幫忙,可是做不到。厭倦自己處在黑暗中,主要是那種痛苦,實在太多了。要是可以了結掉的話,我會了結掉。可是做不到。」這段出自約翰考菲的自白,是最揪心的一段,所以他把這個神蹟给了保羅一部份,這份傳世的單純卻傷害了保羅,保羅旁觀他人之死亡卻無能為力,隨著自己漸老、他人漸死的歲月困境,一百多歲的保羅還要再看多少人的死去,作者沒有交代,卻提醒超能力的悲情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