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7日

名為寫物,實則寫人─《克麗斯汀》

《克麗斯汀》適合的讀者:家有叛逆青少年的的父母
 
史蒂芬金的兒子喬希爾是作家,也是恐怖驚悚小說《心形盒》的作者,自父親喬希爾走向與父親類似的寫作道路後,庇蔭自然帶來評比與知名度,讀者無不試圖挑出兩人的相通之處,為證明史蒂芬金的不朽影響力。 
《心形盒》中窮追不捨的是「鬼老頭」柯達雷克,「鬼老頭」有如噩夢殺手佛萊迪般陰魂不散,搶眼度大過男女主角,「鬼老頭」柯達雷克雖提高小說驚悚度,但是鬼魂是一個極為普遍的題材,不能說鬼魂有個標準格式供作家參考,但是鬼魂就是有個樣本在。《心形盒》的「鬼老頭」與史蒂芬金於1983年所發表的作品《克麗斯汀》中的羅蘭似乎是一個鬼魂殼子所打出來的成品,都有莫名難纏的恨意,希望把活人拉到地獄。
 
 克麗斯汀來源
克麗斯汀》有兩個鬼魂,一個是附在車子克麗斯汀上的鬼魂,一個是羅蘭,就小說主題而言,克麗斯汀應該是如影隨形的鬼魂。克麗斯汀是難以分類的怪物,只能確定是克麗斯汀使羅蘭性情更加殘暴,羅蘭對車癡狂加上原本的性格裂縫使羅蘭變成克麗斯汀的駕駛,拼命增加車上的鬼靈乘客。就主角而言克麗斯汀的確是一輛妖車魔車,促使招惹他人戀物的魔物,無自制力的男人看到她便一頭栽下去不可自拔,使人走火入魔,無關性慾只涉愛情,宛如男人家庭圈外的精神外遇對象,但是讓她進入生活圈的是那個男人,就是說引燃詛咒的是男人,所以《克麗斯汀》雖是寫魔車,但是圓心依舊是
 

因為是寫人,羅蘭與主角之一的阿尼就有了性格養成上的相似性,羅蘭與阿尼同樣都有過度迷戀且被車附身的傾向,克麗斯汀不需言語就能控制兩人的選擇態度,克麗斯汀就好比散財惡習,惡習不只是毒品酒精的暗喻,而是過度就成為吸取生命的怪物。 
小說另一個題材是青少年渴望追求他人認同。主角阿尼在學校與家庭夾縫中生存,在家庭中受父母操控、在學校被同學嘲弄,超自然的恐怖小說寫作意外的很現實。阿尼的父母希望阿尼隨他們的期望升學,阿尼不可踰越定好的路標指示範圍,在阿尼父母自以為開明實則愛面子好比較的心態下,阿尼買了克麗斯汀是第一次叛逆的開始,他對克麗斯汀的愛就是反抗「期待型父母」的利器,所以當阿尼父母意識到阿尼已經不是他們原來的那個兒子時,他們所做出的反應一如驚惶的父母,以父母的威權攻之,以壓力脅迫阿尼妥協,反而製造他們之間更大的鴻溝,因為沒有人指導他們對於失控的孩子該怎麼表達善意關切,他們只會把孩子當芭比娃娃,認為學校、成績就是孩子所攜的名牌。認同來自家庭與學校,其貌不揚與畏畏縮縮造成阿尼在學校被人欺負,成為同齡男生的霸凌對象,除了丹尼外沒有其他朋友,因此克麗斯汀就變成他對外界的反擊,對內父母家庭,對外是同學同儕,阿尼就由克麗斯汀開始追求自主自由,克麗斯汀的凶狠與重生猶如反射阿尼個性上的怯懦、外表上的坑疤,說克麗斯汀選上了阿尼,不如說是阿尼選擇成為克麗斯汀的駕駛。
 
《克麗斯汀》留下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局,表示就算克麗斯汀回到地獄,這樣的家庭卻無所不在,就算克麗斯汀不找新的駕駛,還是有很多陷入叛逆期的青少年坐上她的駕駛座,正因小說所描寫的惡意是箝制下的失控,因此描寫父母教育子女的部份相當寫實,其間的微妙互動、劍拔弩張可能優於恐怖驚悚的情節,或者說《克麗斯汀》一書在鬼魂的煙霧包圍下,流竄的卻是父母親子相處的盲點所在。
 

2 則留言:

  1. 看了你的評論後 我更期待這部小說了
    自從我失業後 我開始去圖書館借書來看
    這時才首次接觸到史蒂芬金老師的作品
    目前印象最深刻的是 一袋白骨
    故事中不斷沉澱的壓抑跟憂鬱 直到最後一口氣爆發
    看完之後真的覺得很過癮哩!

    看到版主你這裡提供那麼多種書的讀後感
    以後我去圖書館借書前 就可以先來這邊看看你的評論
    再考慮要借什麼書來看哩!
    所以也請版主日後繼續分享各種著作的讀後感唷!

    回覆刪除
  2. 謝謝

    史蒂芬金的小說很多又很厚,可以看上好一陣子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