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9日

解謎不足,感情有餘─《分身》

《分身》的適合讀者:東野圭吾粉絲
 
《宿命》、《變身》、《分身》號稱是東野圭吾的醫學三部曲,其中的《分身》原是1993年的作品,與1990年的《宿命》、1991年的《變身》同為接觸醫學的長篇小說。《分身》含有推理與醫學成分,不過小說中灌飽了溫柔敦厚的氣息,看起來是很痛快,卻忽視了爭議性極大的畸戀部分。
 
分身以「鞠子之章」與「雙葉之章」兩個故事作為主軸,鞠子和雙葉是兩個長相完全相同的少女,因身邊的家人遭遇不幸而開始對自己的身世感到好奇,本來該是生命共同體的兩人各自用自己的方式找出答案,在緊緊密佈的蜘蛛網上,兩人逐漸接近虎視眈眈的兇手、探索至親為何而死。
 分身  來源
在1993年,《分身》還是遙不可及的神話,但是從今日的角度觀之,「複製人」與「代理孕母」的技術逐漸形成走在先鋒的醫學技術,不再是遠在天邊的星星,卻也因為進步,兩項醫學技術均備受道德討伐,顯然在道德造物主的天秤上,「複製人」與「代理孕母」的議題依舊搖擺不定。《分身》的故事內容掙脫了神話的包袱,轉為可能存在的虛構故事,是「複製人」、「代理孕母」與想像、知識合構出來的小說,可能因為時代久遠,推理與醫學的部份稍顯簡陋,小說寫法也明顯與今日的東野圭吾不同。

追根究底,《分身》中被創造出來的鞠子、雙葉其實是愛意、恨意混雜的產物,在那份愛意中,深藏著無法根除的病態執著,作者刻意沒有延展兩位女角的成長過程,以便巧妙的將小說帶離病態這部份,試圖使從違反親情、道德關係的深淵爬起,到達接受共同命運的洗禮,倘若是衝破這層理智牢籠,《分身》的故事就會如《徬惶之刃》的裁決般暴力羶腥,《分身》也會如作者的其他小說,色調染上黑色與灰色。
 
兩條主線在各自的故事裡尋找答案,最後兩條線交纏在一起,導向一物兩面的真相,東野圭吾將這小說謎底變成一個「動機」來遮蓋「過程」,而且簡化「動機」、淨化「過程」,使小說圍繞在兩位女性的情誼、兩位女性的探詢過程上,而非「動機」、「過程」內的變態人心。這樣的故事安排自然是樸素許多,結局的安排也往開放式結局上發展,即使這樣的收尾猶如天外飛來一筆,卻足以讓讀者想像其發展,鞠子、雙葉的未來就充滿無限的可能。
 
小說必然有缺陷,鞠子與雙葉除了用語態度上的些許差異外,兩人間形似一家雙胞胎姊妹,然而以今日的醫學判斷,後天環境與心態養成仍是最大染缸,不同家庭會養成不同的個性,鞠子與雙葉的思路太過相容,若沒有「鞠子之章」與「雙葉之章」的輔助,謎底似乎是一個人走出來的。
 
結局部分算是小說中最出乎意料的地方,對於這樣近似救贖的寫法,自然與東野圭吾其他作品產生差距,若存著非看東野圭吾作品不可的心情來看此書,相信會找到探索身世之謎外的迷人之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