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感染》適合的讀者:閱讀時腦中會有畫面的讀者
最理想的系列小說是與前一本、後一本有些微的連結,營造出只有閱讀過的讀者才能完整拼湊起的段落。這類小說看似是一本完全獨立的小說,即使牽連到前一本的人物、情節,但是不致影響到沒看過前一本小說的讀者,也沒透露太多前一本的謎底,且留下的枝節剛好迎合讀者的胃口,讓讀者想繼續追下去。《死亡房間》(改編成電影微笑標本)、《影像感染》、《左撇子的殺意》三本小說沿故事時間軸發展,作者故意在《影像感染》尾聲留下一個大驚嘆號,讓整本小說看似沒有完結,然而卻是下一本的開頭。這樣的「續集」方式看起來很突兀,若是沒有處理好,會覺得作者在耍讀者,會留下「請待下集分解」的結束與錯愕的讀者,更糟糕的是讓讀者無意再讀下一本,但是這種方式出現在《影像感染》中卻是穩當適合,會覺得斷到好處。
這本小說除了寫出一個歷史事件的可能,還讓文字影像化,使小說看起來像影集、電影,或者說這本小說寫來就是為影集、電影而生,因為小說的文字不止表意還像電影一樣播放。小說最特殊的部份是呼應書中題材的文字─影像,小說中提到的影像是一種集體感染,操控歷史上大小屠殺,直到事蹟曝露,暴力影像後的真相更駭人。
《影像感染》的確是本成功挑起讀者閱讀興趣的小說,從作者選擇的寫作材料,可以看出作者的野心,小說中所括出的歷史、事件範圍相當廣大,幾乎容納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所有屠殺。作者野心雖大,但是卻沒有留下破綻,似乎給了歷史一個可能的解釋。作者給了戰爭中的屠殺景象一個解釋,就是邪惡似乎不是「直接」出自於性格病態,而是來自更龐大、更駭人的研究產物。也許讀者看到此,會覺得這個說法更近乎人類所要的答案,因為作者幫人類的黑暗歷史找了一個不牽強的解釋,不用再次接受人類性格本有的缺口導致種族屠殺這樣的說法,轉而接收屠殺是外力研究所造成的副作用。小說中的解釋合理,試圖解釋真實發生過的殘暴史,如果這是真實的過去,也許歷史將會改寫。
但這終究是本小說,娛樂的成分還是偏大,就算妥善使用了有力的科學報導與歷史事件,有時主軸還是偏離暴力影像事件的追索,跑到男女主角的情感問題上。不能說小說中男女主角因事件而相遇的羅曼史寫來荒誕無聊,但是就與小說內容不搭調,甚至覺得好像在紀實類書籍中出現情緒用字般的奇異。仔細讀來,如果小說中刪掉男女談情說愛的部份會如何?也許不會有什麼改變,因為這本小說可以不以男女主角來襯托此書,題材才是小說不用刻意突顯就很出色的部份,
有時候閱讀小說時,文字與影像會很難連結,導致讀過文字、讀懂文字,也知道文句的意思,但就是沒有畫面。從《影像感染》的一開頭,讀者就隨著作者的文字開始架起一幕幕的影像,有如腦中的電影院,但是只有讀者自己看的到。看完這本小說,腦中也演完一部電影,至於重要片段是哪一段,相信讀過的讀者絕對會選小說開頭那部來源不明的五○年代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