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31日

《不沉的太陽》─小螺絲的起義

近年來山崎豐子的中譯小說越來越多,也許是《白色巨塔》的後勁所致。不論作者對醫界還是航空業的弊端掌控了多少,多少是基於事實、訪問或只是想像、創作,這些大大的黑洞都將讀者觀眾吸了進去,這是作者的成功。從《白色巨塔》、《華麗一族》、《女系家族》、《女人的勳章》到《不沉的太陽》,不管是原著還是改編電視劇,都保留了鮮明的對比、陳腐的執念與深刻的矛盾,主角多是三種態度的飽和,所以主角的色彩多是灰灰暗暗的,神色是苦澀的,身旁是發愁似酗菸後的菸霧瀰漫。
 

接到《不沉的太陽》上冊試閱本,掃過網路資料,剛開始有點擔憂,因為我對企業經營黑幕的閱讀興趣向來不高,深怕這本全套小說出版後被我擺在待看書籍中好一陣子,但是我多慮了,《不沉的太陽》的精采想必是上冊無法逐一寫完的。

不沉的太陽

《不沉的太陽》的故事背景是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航空業,男主角恩地從航空公司職員被迫成為工會委員長,身為公會委員長的他代表航空公司員工,向上反映勞資糾紛,試圖讓航空公司薪資與其他同業相同,要求公司提高薪資、年終獎金,降低每週工作時數,提出員工福利,這些舉動在公司裡掀起了喧然大波,基層員工力挺,甚至發動罷工,讓公司上層幾乎下不了臺,公司上層為了處罰恩地,把他派駐生活條件極差、國局社會不安定的巴基斯坦、伊朗乃至非洲肯亞等國,從日本到中東、非洲,刻苦艱辛,讓恩地一家人飽受分離之苦。恩地多次向日本公司上層表示希望結束派駐,但是卻不接受上層形同「招降」的道歉信要求,所以公司上層漠視恩地,恩地只有被公司「放逐」,不僅如此,放逐地點上司會惦記著恩地是個帶領員工搞罷工的麻煩人物出言諷刺,恩地就在這樣一個接一個惡劣又失援的環境下工作。 

小說熱烈討論到航空產業基層員工的辛勞,直指超時工作與空難的直接關係,一顆小螺絲的鬆開會讓飛機失控解體,小螺絲視同公司裡的小員工,要讓螺絲緊栓在機器上的最好辦法就是調薪、年終、福利,於是天真的基層員工為此努力爭辯著,然而決策者製造弊端,小螺絲是坐辦公室大官的棋子。

男主角恩地的不認輸、不低頭像是《白色巨塔》的里見脩二醫師,抱持著就業的初衷熱情,事實上,如果將他們的職業別下降至基層員工,或是現在的日本就業市場,他們面臨的可能不是排擠或派駐,而是裁員和惡名,也因為是小螺絲,更是心驚膽跳,也許有那份強烈正義感,對工作抱持著沸點的熱情,但是沒有勇氣去提出想要的報酬。

 
前陣子臺灣正好歷經調整至95元的時薪機制,這對於領時薪的小螺絲是福音,對坐辦公室的大官是惡聞,有些配合,有些無奈,有些變相減少福利、以責任制取代時薪制,以弔詭的「依公司規定」表示時薪人員的薪水,在普遍95元到百元間的時薪標準,這些企業主總有辦法鑽漏洞,也有雇員揭發這些企業主,這樣的小螺絲與大官之鬥也在臺灣上演。 

2008年1月28日

墨攻─擇其所愛

荒廢幾個月的電影筆記,近日依依將想看的電影列出,垂涎的電影包括:贖罪(Atonement)、我是傳奇、竊聽風暴、冥王星早餐、墨攻、玫瑰人生、四月三週又兩天,女王與黛妃、輝煌年代、珍愛來臨(Becoming Jane)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花與愛麗絲,實行度約50%。其中有好萊塢商業片、叫好不叫座的佳片,目前除了珍愛來臨(Becoming Jane)不符期待外,其他多是一把眼淚、一把鼻涕的看完。 

劉德華、范冰冰、吳奇隆等人合演的「墨攻」令我驚嘆,把半夢半醒間的瞌睡蟲給趕跑了,其中詮釋墨家精神雖不到十足也有八、九成了。故事是講述戰國時期趙國大軍出兵攻打梁國,位於燕國、趙國兩國之間的梁國有重要的戰略位置,梁國以四千民兵對抗趙國十萬大軍顯然毫無勝算,所幸墨家人物革離(劉德華飾演)一人來到,指揮梁城大軍、百姓抵抗外敵。

 
「墨攻」的優點在於不只是在中國戰場的大場面特效上,而是在於它提到了墨家之所以在漢代絕跡的原因、君王對墨家學說的懷疑敵視、墨家學說的自我矛盾、人民對墨家學說的過於期待。春秋戰國時代的諸子百家學說,最適合治國的是儒家學說、最適於帝王的是法家學說,墨家學說幾乎是徹頭徹尾的被批評。儒家、莊子、荀子都對墨家學說有所批判,而且是全面抽掉底盤論點,墨學根本站不住腳。至西漢,儒學大興,儒學、荀學均有外在與內部的革新,儒荀有底盤的些微互通,適於善變、猜疑的帝王,甚至儒學還吸收墨學的優點加以改造,而墨學是善於實行的宗教實踐者,苦行不是人民樂見。 


「墨攻」中的梁王見人民擁戴革離,遂賜叛變罪名,革離逃出梁城。梁王的心態說明墨學是基於人民所需,而非帝王所求,歷代帝王到今日的各國掌權者的所需只有兩種,一種是得利的、一種是拍馬屁的。革離因梁城劫難而來,帶著守城的兵計,知兵善守的出發點是非攻,非攻的原點是兼愛,戰爭造成「饑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戰爭應為義,而戰爭皆不義、為擴張之利,所以反對戰爭,甚至指責玩弄權謀、樂見百姓民不聊生的帝王是不能得天下的,控訴貪婪帝王好戰卻利用正義的假面具欺騙百姓,根本是濫殺無辜、侵略他國百姓、製造戰爭人力物資的嚴重損耗,這樣讓帝王灰頭土臉的學說自然不被帝王所接受。

 
革離為守梁城時殺敵,他見到梁城軍民百姓歡欣鼓舞,見到趙國慘敗死傷無數,革離頓時對殺戮感到傷感,他幫助梁城守城,卻慘害趙國家破人亡,對戰爭的無可奈何,道盡墨者的無所適從,墨者數百人抵擋不了千萬人激起的戰爭,因為天下人不兼愛,若是天下人「愛人若愛其身」,廣泛包容的看待他人,博愛氾愛,自然戰爭不興不起,損人利己之事自然減少,但是墨學太過天真,無法給儒學「親親之殺」(有差別的愛)迎頭痛擊,人必先關愛自己、親人到同族,這是無法掙脫開的本性,因此身為原點的兼愛就已經不穩了。電影用提倡兼愛的墨者革離與梁國女將逸悅(范冰冰飾演)曖昧來顯示墨學兼愛的矛盾,當他有一個明顯超過兼愛非攻的具體之愛─愛情或親情,兼愛的世界之愛自此有了分別,當他體認到他愛上了逸悅,他就已經有分別高下之心了,當逸悅位置高於其他梁城百姓時,就非墨者初衷了,因此悲劇安排是正確的,雖然逸悅的死令人哀傷。 

子團(吳奇隆飾演)似乎和逸悅同樣是個點綴作用的小角,但他和那些無所歸依的俘虜流民一樣,體會到忠於一國之君的可笑,從流民口中所說的繳哪國賦稅都一樣的悲哀,當子團看到民眾忘了是革離帶領梁城反擊、看到原先投降跪拜趙國將軍的梁王接受百姓歡呼時,子團了解他所待的土地開始崩解,所戰、所傷、所亡只為了成就帝王的豐功偉業,敗即逃、勝即出的帝王四處皆是,他流浪於哪一國也沒差別了。墨家提出尚同,重視下層對上層的服從,這點是墨家思想的偏移,在上位者一旦沒有符合天志、尚賢、非攻、固本的典範,下對上的反饋就完全失去意義,下的代表就是子團,失去服從特定君王的忠心。
 

墨家學說環環相扣,一個環節鬆掉了,墨家學說功用就消失了。「墨攻」隱隱帶到提到墨家學說的另一個問題─節用,革離婉拒逸悅的贈物時,他提到墨者不能收他人的餽贈,以免被懷疑有企圖。墨家所提的節用是節儉、實用,凡是物品能用就好、食物能吃就好,男女婚姻傳宗接代即可,對於忠誠墨者或下層人民自然能徹底實行,但是過度節省對上層人民乃至帝王根本是違背身分、違反慾望,享有奢侈的權利人人皆夢想,尤以帝王世家為首,墨家看到人民對「衣食足」的渴望、對「民少」的怨念,遂將矛頭指向帝王貴族,批評他們鋪張浪費、後宮三千,造成人口的「男多寡無妻,女多拘無夫」問題,這樣的口誅自然無法被帝王貴族接受,墨家的平衡、平均主義只適用於原本就缺乏的下層人民。

 
正因為墨家思想是貫串下層人民的,對上層呼喊叫囂的,對於上層只有最後審判─天志以及鬼神、非命的三點壓制,因此兼愛、非攻、節用、節葬、非樂、尚賢、尚同這些違反利益需求的觀點,對帝王貴族是侮蔑。 

這當然不能全面說明墨學式微的主因,墨家鉅子滅亡、內部學派分裂、時局更易換代,不管原因為何,不符合人情所需可能是根本問題。當然墨者精神令人感動,火災第一個衝進火場的是他們、飢荒時第一個分糧的是他們、戰爭時第一個到戰場力行反戰的是他們,與人民共存亡的也是他們,和只有一張嘴只會叫、只會跪、只會求饒、只會跑的帝王貴族芒草完全不同,電影最後帶的好,革離帶著戰爭孤兒離開,那些孤兒也許就是將來的墨者,電影中的無國度人民選擇流離,墨者選擇流浪、戰死,或成為後代君王口中帶有貶意的俠,是選擇流離的忠誠。 
 

2008年1月26日

尤金尼亞之謎─留白的兇手

恩田陸的《尤金尼亞之謎》試閱本與我想像的完全不同,恩田陸又換了筆法,小說內的跳躍險些讓我追不上,推理小說的內容是沉在地面上的,只是塵埃未落地前抓不著兇手,而《尤金尼亞之謎》自始至終都浮在半空中,隨著章節越飄越遠。

 
這本小說讓我想到日劇「冰的世界」,倒不是劇情類似,而是那凍結的氣氛。「冰的世界」中江木塔子(松島菜菜子飾演)艷麗寒冰的外表藏著足以讓她身旁男人喪命的魔力,廣川英器(竹野內豐飾演)試圖解開江木塔子神秘過往、找出殺死她男人們的兇手,調查來來去去,每個演員都寒冷如冰,似乎都存有殺人動機,這是一部沒有暖度、幽默的日劇,連廣川英器與江木塔子間的愛欲都只是為鋪陳兇手找上門而已,直到最後一集,每個露過臉的、有台詞的演員都懷疑過了,還是無法確定兇手是誰。謎題揭曉,在廣川英器墜入海中的黑藍色淒絕裡,我思考著兇手追著江木塔子數年來的殺人動機,其實這個兇手的動機不太牢靠,恨意、忌妒、幻想的放大再放大才是真正的動機,殺人初衷已是變質。 

《尤金尼亞之謎》兇手是基於什麼原因殺人,不是恨意的放大,其實是作者根本沒透露動機。我原先以為動機在倒數幾頁的留白內,貫串我個人的幻想,原先想將我個人的想法寫上來,但是細想,作者本來就不是以作案動機為主要鋪陳,推理亦不是。
 

《尤金尼亞之謎》的故事是下毒案,一場下毒讓主人與鄰居喪命,只有失明的女孩青澤緋紗子存活,在警方對兇手是誰毫無頭緒時,一名有幻覺的男子上吊自殺,遺書留有下毒犯罪自白,因此這件下毒案似乎有了兇手,實際上當時在場的民眾與警方並不認為這就是結局。多年後,當時在場的幾個孩子如雜賀滿喜子、警方以自述方式回憶這件案子,他們共同覺得當初這件下毒案另有兇手,而且指向青澤緋紗子。

 
兇手的確定,這是翻不到三分之一就確定的事實,繞著兇手的篇幅不多,是由他人視角來陳述、回憶,因此沒有兇手自白,看完了沒發現兇手作案的原因、心情,甚至連作案手法的敘述都缺了,少了這幾塊,反而讓讀者我無法確定兇手是不是書中其他角色所認為的那個青澤緋紗子,於是,隨著書中角色的遲疑而迷惘了。 

此書飄飄蕩蕩的,多個「我」加入自述,眾人投入懷疑加強他們投射的兇手,各自獨立又連結的思考個體,什麼是事實真相,都不是這麼重要了。


2008年1月21日

圖雅的婚事─我的嫁妝是前夫

2007年的金馬獎,參與盛會雖有備受爭議的「色戒」、周杰倫的「不能說的秘密」等閃亮的電影,但是電影「圖雅的婚事」、「盲山」等片只能參加金馬獎觀摩單元,「圖雅的婚事」退出金馬實為憾事,卻不缺獎座,曾獲57屆柏林影展金熊獎,以及國內外大大小小的肯定。 
來源
「圖雅的婚事」中的女主角余男看似有點形似鞏
早期電影中的神態,帶著傲氣、堅毅,頭永遠抬著高高的,鞏俐多是演驕傲不退的女性,余男則是演出已婚女性生命本質或多或少的堅貞不拔,看似傻氣,看著看著心都疼了。

 
(以下有劇情洩漏)
「圖雅的婚事」的背景在蒙古,放牧、力氣、生子、水源就能代表生命的源源不絕,在富挑戰性的荒漠裡,男人會的,女人要會;女人能的,男人除了生子外,其他要比女人更強。圖雅的丈夫巴特爾為了挖掘水井雙腿殘廢、形同廢人,圖雅接下家裡所有瑣事,所有需要力氣的事全挑在肩上,日日勞累的圖雅也有健康潰決的一天,為將來的日子著想,圖雅與丈夫巴特爾離婚,開始為自己「徵婚」,徵婚條件是得照顧巴特爾,所以兩個孩子沒有成為她徵婚的拖油瓶,扶養前夫才是,許多求婚者都因為圖雅的品行、好名聲慕名而來,也對她的孩子下了未來教育的允諾,唯獨對巴特爾一事無法接受,所以圖雅的婚事一再擱下,因為圖雅受傷的腰背上還有前夫放不下。不管是普通牧民、退休教師還是採石油老闆,紛紛提出許多安置巴特爾的意見,其中採石油老闆提出將巴特爾送到療養院接受妥善照顧是最好的,採石油老闆財力大不吝於多付這些錢,當觀眾為這個安排鬆一口氣後又遽轉,圖雅還是拒絕了這段婚姻。最後兩位求婚者,一位是簽下契約答應照顧巴特爾,一位是妻子一直跟有錢男子跑的鄰居森格,當觀眾覺得其中一位放棄後,卻又放了一顆炸彈,最後和圖雅結婚的是傻呼呼的鄰居森格。 


電影用倒敘法,一開始就是婚禮,電影最後也是。
面對前妻改嫁的無奈,身心俱受累的巴特爾曾經選擇自殺,曾為蒙古勇士的他也不堪雙重打擊,這樣的苦最後在圖雅婚禮上爆發了,前夫巴特爾酒醉,與圖雅丈夫森格打起來;在帳外,圖雅的兒子為他人「兩個爸爸」的挑釁之語與人打了起來,圖雅無力阻止前夫與現任丈夫、兒子間的痛苦,躲到帳內痛哭,但是誰又知道圖雅的椎心之痛?

 
選擇改嫁或保持原狀對圖雅而言無非都是苦,苦在她不放下前夫、苦在她沒有選擇最有財力的男子、苦在她將前夫與孩子放在第一和第二、苦在她不願增加其他家人的生活負擔,這樣存於荒漠的「職業婦女」,是對天地與婚姻責任的傻性。

 
婚禮是呈現電影裡呈現中國女性個性的絕佳畫面,「大紅燈籠高高掛」是女學生鞏俐流淚踏入傳統室內作妾的哽咽;「臥虎藏龍」的玉嬌龍章子怡冷白著一張臉坐在花轎裡,等著嫁給爹娘安排的富家無腦豬哥;或是「喜宴」裡暗藏私密性向、表面歡喜的紅桌。「圖雅的婚事」也許是襯托整齣電影婚禮的荒謬,無力生活、物質缺乏增加蒼涼無限,連圖雅的婚禮之歌都顯得哀悽,要不是鳳冠與酒宴這些喜氣洋洋的拍攝畫面,圖雅的婚禮無非是場葬禮。 

2008年1月20日

徬徨之刃─睜眼的放縱

闔上《徬徨之刃試讀本,腦袋當下浮起東野圭吾與島田莊司的「死刑存廢辯論賽」,兩位推理大師優雅又犀利的對談。島田莊司上回來臺灣時談到贊成廢除死刑,東野圭吾的《徬徨之刃》恰巧可當駁方,島田莊司提出的理由是不該由他人決定某人的生死、冤獄頂罪案件太多,是站在人權平等的立場,東野圭吾此書則呈現加害者、家屬、警方、社會間的多角關係,剛好是站在受害者立場,兩者對死刑的看法剛好牴觸。
  來源
 
死刑存廢只佔了《徬徨之刃》一丁點邊,可衍伸的爭議太多,死刑的目的多是報復償命而非公正,廢死刑也有其困擾,監獄爆滿、受刑人暴動、政府開銷問題,要怎麼相輔不剋,保留死刑與廢除死刑的國家都有反彈聲。此書還有一叢穿不過的荊棘,問題在少年法,法律未成年年紀是否該下降、下降的標準為何、測試心智年齡與實際年齡是否相合等的這些爭議,《徬徨之刃》剛好觸到這塊版域,還有許多殘忍噁心的真實案件會出現的場景。

 
有些讀者不太能接受東野圭吾描寫這類場面的字句,我在閱讀時是快速跳過這些段落的,此書出現的案件讀起來令人不快。一位少女參加煙火大會回家路上被三位少年攻擊下藥強姦,其中兩位有強姦行為,一位則是未參予強姦但知情未阻止的幫兇阿誠,因下藥劑量過大,造成少女昏迷死亡。少女的父親長峰因幫兇的主動告知因而找上門來,不小心看到兩位少年強姦犯拍攝強姦女兒時的錄影帶,憤怒之際殺了強姦犯之一(非正當防衛),因此受害者家屬變成加害者。除了這位受害者以外,少年強姦犯偏好強姦錄影,其他受害者有被迫的或是如上例的隨意攻擊,也有一些是搭訕來的,就是社會上屬於會被歸類為「自己也有部份責任」的受害者,且這些受害者受錄影帶曝光脅迫,多數不敢聲張,其中有位被害者自殺身亡,少女千晶選擇自我毀滅,這就帶出千晶的父親鯰村暗藏的復仇之念。

長峰殺了一位少年犯後,繼續追殺另一位在逃少年,發誓要為女兒討回公道,這件案件轟動社會,因此激發社會大眾的兩派意見爭鋒,有同情父親的,也有不認同報復行為的,中間受到牽連的配角們多是同情被害者父親的,警方亦是,新聞媒體為炒作自行找了檯面上的贊成與否定派。

如果長峰沒有復仇,這些不把強姦當一回事的少年犯成年後再犯率極高,就是依照成人刑罰,當然總有一天他們會受到嚴厲懲罰,就多數強姦案件都判不到死刑,也許還有假釋,所以這得建立在被害者層層高疊的情況下,也許有去勢、強行治療的空間,又有人權問題,就上述而言,除去自己應付部分責任的被害者以外,該保護其他的未成年被害者的少年法在哪裡?當少年法沒有保護到全數未成年者時,少年法保護的少年竟是犯罪者優先?當下的少年法忽略被害人與加害者同為未成年時,少年法是保護未成年加害者的,剛好一高一低的天秤。
 

這件案件剛好是常見,閱讀起來與社會現況非常貼切,少年法的制定是保護還是放縱,此書想要突顯的少年法在於保護少年型體的成人犯罪者,當社會思考成年無能力行為者的刑罰時,卻沒思考過只有年齡符合少年、其餘皆超過的一群。此案件依少年法規定未成年者無須受到成年者的刑罰,頂多是數年的有期徒刑、保護管束或治療,年紀差了幾個月是如此、不管如何殘暴血腥也是如此,因下藥致死也可能是過失殺人、強姦、傷害罪而已,看在一些百姓眼裡這是保護未成年者沒錯,但也讓許多未成年者逃避責任、讓父母去承擔,或如加害者的父母同聲一氣,說「孩子本來很乖,都是朋友帶壞他」來脫責,提到交什麼朋友,多數父母又是支支吾吾答不出來,於是加害者與加害者父母都沒有責任了,都是外人的錯,錯在那些不怎麼乖的朋友、錯的時間出現在錯誤地點的被害者、不會反抗或反抗不了的被害者、憤怒復仇的被害者家屬,加害者家庭脫罪的託辭在許許多多報章雜誌、新聞都見到了,所以這小說呈現很實際的社會畫面,而且還會繼續下去。

 
也許東野圭吾在結局上有做了一些更動,或者有頭痛過如何使結局更完美,甚至有收歛過一些復仇描寫。不能說這樣的結局激不起更多的共鳴,但是如果《徬徨之刃》能像《親切的金子》中那樣狠心復仇卻又面露驚懼的金子,我想此書更能傳達作者可能想要傳達的理念。 

2008年1月17日

南丁格爾的沉默

《巴提斯塔的榮光》作者海堂尊的新書─《南丁格爾的沉默》,此書其實已經不新了,是我龜毛懶惰寫心得才拖到現在。《南丁格爾的沉默》和《巴提斯塔的榮光》的關連性不高,看著新作有時還忘了幾個角色是做什麼的,就得回去複習《巴提斯塔的榮光》,對我而言,閱讀《巴提斯塔的榮光》的感受只能用「驚艷」來形容,所以改編成電影也不意外。   

     來源

電影版是由阿部寬、竹內結子主演,分別飾演厚生省勞動官員白鳥圭輔、身心科醫生田口公子,當然電影得製造引爆點,照原著白鳥圭輔是個到現在還帶著電子雞、行事怪異、嘴巴狠毒的肉肉中年男子,這種主角有誰會想看?所以請中年型男阿部寬來演是對的,不然要怪也要像是演古鈿任三郎的田村正和,所以就連田口醫生性別也改了,不然「肉肉中年怪男」+「普通到不行的路人甲醫生」怎麼把觀眾哄到戲院?原著宣傳用日劇「醫龍」加上「白色巨塔」等於《巴提斯塔的榮光》其實也不突兀,只是醫龍」是漫畫改編,漫畫誇張不乏煽情,日劇則嚴肅穩當許多,「白色巨塔」是由山崎豐子原作改編,寫實又賺人熱淚。兩作加起來未必等於《巴提斯塔的榮光》一書,因為《巴提斯塔的榮光》輕鬆很多。
 

《南丁格爾的沉默》承《巴提斯塔的榮光》的幽默感,但是主軸不在兩位重要角色身上。白鳥圭輔一樣的毒舌,
田口醫生為「不明病症傾訴門診」的醫生,也就是專聽病患發牢騷的醫生,這個組合搭配在《南丁格爾的沉默》中意外少見,也沒有《巴提斯塔》一書揭露醫院內幕的深刻,偏離前作打下的基礎,其實是有點冒險的。《巴提斯塔》一書的醫療糾紛,與現實社會聯繫,因凡是人總是會進醫院看醫生,也許有可能會動攸關生死的手術,醫生收不收紅包、醫生收多少、醫生技術如何、醫生口碑怎樣、醫院有沒有認識的醫護人員等,某些已經違法的事情到現在還是不成文的規定,因為關係生命,很多情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患者而言好好的活或者穩穩的死比較重要,對多數醫生而言揚名四海、賺大錢比多救幾條命更重要,這就是《巴提斯塔的榮光》想要說明的醫界。

 
書中她和病人產生類腦部作用的「共感」,她的歌聲可以影響病人穩定度,這個根據不清楚,但是從書中這些將要割除眼球的病患而言,視力的結束轉換成敏感聽覺,或是取代視覺,這個推論是有可能的。也許每個人能產生「共感」的聲調、頻率皆不同,因為人體太奇妙。《南丁格爾的沉默》的鎂光燈打在南丁格爾護理師濱田小夜身上,是她工作上與工作外所碰觸的黑暗事實,是關於未成年早熟病人與不配合的病人父親間的爭端,事關病人的視力問題,父親的態度卻意外冷淡,甚至有對濱田小夜的騷擾舉止,所以濱田小夜陷進保持沉默與揭發事實的矛盾中。

 
很難評斷第一本與第二本著作間的優劣,但個人認為《南丁格爾的沉默》不太適合拍成電影,事實的驚人程度小於《巴提斯塔》一書,而且集中在護理師濱田小夜身上,醫療團隊的互動量減低,但是此書的精彩度不輸給前作,值得一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