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1年12月10日

初心最美─《親愛的小王子》

《親愛的小王子》適合的讀者:對志工旅行感興趣的讀者

有時候,善行無須強烈、強大的理由,也不用慷慨激昂的說詞,甚至不用數據、研究來增強善的價值。對某些行善者來說,釋放善意已是一種力量,所以在行善的道路上,行善者比較的不是成績高下,而是感動的深淺。

 親愛的小王子》的不同,在於作者一開始的「不定」。多數人從事義工志業,都有份動機存在,或滿懷抱負、願意奉獻所有,只願換取來自良心的喜樂。而《親愛的小王子》的作者康諾.葛瑞南 (Conor Grennan)很誠實的道出他覺得「去尼泊爾是個很酷的事」的初心,他說出許多人不敢說出的自我懷疑─喜愛挑戰,但是不知道挑戰的意義為何。對作者來說,這樣的開始並不是缺陷,反而因為沒有為自己設限、施壓,作者反而更能敞開心胸,接近他想幫助的人,於是他從「不定」開始到「確定」,反而更穩固、堅強,這份「不定」為他帶來了助力。

親愛的小王子 來源


在《親愛的小王子》中,作者幫助的是被人口販子拐騙去做童工、童奴,或者是職業孤兒的孩童,幫他/ 她們脫離掮客的管控,回到符合社會常規的孤兒院、找到自己的家,或者是憶起父母的臉孔身形。這樣的故事其實很悲傷,但是在作者的筆下,­隱藏住某些不忍道出的部分,也許是作者不願過度渲染的戰亂內耗、社會動盪下的惡心,也許是作者因為語言的關係無法牽引出這些孩童的內心,不論原因為何,痛苦不是這本書的主軸,主旨是在告訴世人有這麼多悲劇存在,而這些孩子回家、重生的笑容值得人們去付出。

這本書的鎂光燈打在孩童身上,孩童是這本書的主角,所以在這本書的文字間可以發現處處藏著孩童的純真、期盼與童心,也許是孩童對苦痛的迅速代謝;或者是他們選擇隱藏情緒,心存著不輕易說出的傷痛,但是這些苦痛會因為堆堆疊的記憶而淡去,這是這些孩子對未來的信念,也是作者深信的勇敢法則。

此書題旨在表達幫助孩童回家的單純信念,記錄自己與孩童間的相聚相依,意念簡單淺白,不需費心猜測作者的深層思緒,但是針對孩童的記憶之傷,作者沒有深入探討,確實造成了此書的小小缺憾。孩子記憶中的汙點,元凶是國家社會動盪、內戰波及、教育資源缺乏等種種根植已久的爛瘡,在一個宗教相對崇高、性情相對平和的國家,很難想像戰爭像病毒一樣漫延。

作者用淡淡的文字帶過這段浸在血液裡的歷史,也許在這裡,詳盡的統計數據實無必要,但是讀者更期待看到更深入的體會、剖析,以及作者以一位身為叛亂份子所痛恨的美國人的角度來觀察這個國家,寫下一些除了對孩童心生關愛、同情外的感覺。作者放了很多感情在他所關心的尼泊爾孩童上,為了孩子的幸福,他不惜放下本來可以很愉快的志工旅行、背包客生活,轉而追索造成孩童有家難歸的原因、兇手,但是這一面相太淺,作者追兇只追了一半,追根究柢是讓從根爛起的政府,但是作者何其渺小,當然無法改變整個國家,因此必須很殘忍的道出:悲劇會一再上演。

縱使《親愛的小王子》不是兼具國家社會研究與志工旅行的完美書籍,但是不可否認的,作者自始至終帶著純良的善意與決心,願意去異國異地幫助陌生孩子,誠意何其珍貴。進一步想,也許作者了解改革的難處,所以只能如眾多國際組織一般被動的去接受、去救援,一如你丟我撿的慈善基金會慣例,這看起來是無奈下的選擇,但換作是讀者,讀者必然也是如此,重要的是那份不曾動搖的初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