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0年10月28日

悲劇無所不在─《六個嫌疑犯》

《六個嫌疑犯》適合的讀者:對印度社會有興趣的讀者


Q & A》與改編電影「貧民百萬富翁」將作者維卡斯史瓦盧普推至巔峰,作者在《Q & A》中利用「巧合」串起主角的一生,劃除獲得百萬獎金的運氣外,這個主角還是一個創作下的角色。到了《六個嫌疑犯》,「巧合」變成一種常態,作者用這些社會畸變串起六個人的生活劇變,這個角色可能是任何一個印度人、印度過客。


因為將特殊寫成常態,《六個嫌疑犯》就遭遇了寫作上的一個瓶頸,瓶頸在於眾多讀者過於期待《Q & A》之後的作品。《Q & A》擁有細膩、悲喜交錯的寫作特色,此書無時無刻讓讀者體驗生活的無可奈何、悲歡離合,於是就在一個喜劇的前提下,於過程中嘗到主角的眼淚,因此這本小說雖是以「巧合」拼湊起一段故事,卻擁有一種身歷其境的「真實」感。《六個嫌疑犯》描寫更普遍的印度社會常態,在一種荒謬的真實中,寫出一個現代印度,描述社會階級、種姓制度、貪污腐敗下的種種遺毒TII(This is india)變成一種無奈的感慨。

六個嫌疑犯來源


《六個嫌疑犯》既然是橫向的發展,與《Q & A》以一個角色的直向發展自然不同,《Q & A》的寫法能將個人生命寫成極為豐富的枝枒,於是可以看到《Q & A》在每個問題與問題之間,填補的「巧合」片段是巧妙且成熟的填色,幾乎看不出破綻,老練的令讀者啞然。《六個嫌疑犯》中有六個主要角色,在每個角色性情的深度上,就很難透徹,又因為小說要將六個人的交集寫成巧合,筆法快速且躁進,全以完成故事終章為目的,雖然最後完成了故事的「巧合」,卻很難從故事過程中拾取到來自主角投入愛情、親情、尋夢等的人生滋味,只看到一個更現代的印度,宛如一碗印度製的泡麵。也因為強調快步調,《六個嫌疑犯》的故事似乎是違逆了眾多讀者的引頸期盼,因為故事不夠精緻,也不夠催淚,不過這個缺點的反面卻是一個優點。

 

《六個嫌疑犯》是寫一個更全面的印度社會,六個角色的遭遇都是任何一個印度人、印度過客或者與印度有關聯者可能的際遇,因為印度是一個旅遊、宗教、歷史文化與商機的匯集地,不再是一個只會出現在書裡的國名這麼遙不可及。作者用幽默甚至戲謔的口吻寫出現代印度在保守與新興交替下的不安動盪,因印度一方面享受著新興市場的利益,一方卻還是反芻著舊有社會的產物,於是在作者筆下,這些現象成了嘲弄印度的材料。作者絕非對自己的祖國有任何不敬或是污蔑的想法,而是跳脫出一般對於描寫祖國今昔的優柔寡斷、吞吞吐吐,直截了當點出社會的痛處,寫出社會各層人士的混亂,這些關係就變成了《六個嫌疑犯》六個角色傳遞的背景所在。

 

別於《Q & A》的輕於結局、重於過程,《六個嫌疑犯》選擇了不好收筆的輕於過程、重於結局,所以作者在結局另外開了一個巧合,以一個角色來總結整個故事,作者的用意顯淺易懂,作者是用這個角色表現部分印度人對社會種種腐敗現象的不滿,這角色是局外人,但是他代表那些生於印度、死於印度的多數印度人,他希望印度變好、不再讓印度人失望、痛苦,然而《六個嫌疑犯》中的故事還是繼續上演,轉為現實中一個個不會結束的悲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