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考完碩士口考,算是拿到百分之九十的碩士學位。上午考完後,指導教授叫我去狂歡一下,然而我下午有面試、明天要上班,怎麼狂歡?或者說我怎麼有資格狂歡?
會讀碩士的原因是我大學一畢業對前途茫茫然,當時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剛好唸碩士的幾年給我許多緩衝時間,有時間可以選擇繼續升學或者求職,有了時間然而我卻覺得壓力很大,而且很不快樂。
我在碩士時間前前後後做了博物館、雜誌社、廣告公司、出版社、書店的工作,同時也去上外文課、電腦課,一方面還在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書(常來看的書友們可以證明),常常是白天上班、晚上上課、半夜趕報告的高壓狀態,身體沒出大問題是因為還年輕,但是心情真的很不好,常常跟父母吵架,吵著要休學、先去找全職工作之類的,因為對我來說,工作、學歷、興趣、進修中唯一可以放掉的就是學歷。
我在碩一時就萌生休學的念頭,也因為這一點,我和我的指導教授之間產生摩擦。台灣的絕大多數教授都希望自己帶的研究生沒有工作,或是希望研究生繼續考博班,我剛好是有工作又不考博班的叛逆族群,平常又樂於做自己想做的事,總是將碩士論文擺最後,自然和教授有隔閡。對於我的叛逆,當然指導教授是不以為然,教授從一開始的傾聽到講重話,我也從一開始的訴說到選擇閉嘴,我想我對於教授而言大概是火星人。
多數的教授十多年沒有教學、研究外的工作經驗,教授們早和台灣求職市場脫節,也可以說他們對目前的求職市場太過樂觀/無知,他們無法體會現在求職市場趨於人力飽和的問題,甚至不了解台灣高等教育的教職飽和問題。我讀的系所剛好是面臨教職飽和問題且在求職市場上也為低人力需求的系所,所以假如我繼續讀博士班,就會面臨到年紀30好幾(博士班念完已經30出頭)卻無教職可當的窘境,且在求職市場上又會因為高學歷、低經歷、低需求而被剔除,因此我選擇工作、學歷、興趣、進修同時進行,讓自己不至於沒有工作經驗,好在人力市場上不至於被迅速淘汰。
當然這些很普遍的想法,是不被教授認同的,教授無法理解研究生找工作的必要性,我也無法認同研究和工作之間的互斥,說難聽點,我和教授從來就沒有交集。
我的碩士生涯的確是我目前人生中最燦爛的一段,我遇到了很多願意教導、善解人意、正面思考、很努力生活、積極向上的人,也讓我交到幾位有話題聊的朋友。此外,我在碩班期間自助了7個國家、3年多的工作經驗、看了上千本書,這些滿足感絕對是拿張碩士學歷證書所比不上的,所以如果讓我重來一次,我還是會選擇這樣的生活,同樣將碩士論文擺在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