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覺得我寫的心得太過「溫和」了,幾乎每一本書都有一個或多個觀點,每一個書都沒有大缺點,所以在我看來每本書都可以讀。針對這點,我覺得我看書很挑,我沒興趣的要我拿起來翻翻都有困難,銷售排行榜上的四分之一是連碰都沒碰過,某些作者的書也是完全不沾的。「書名」、「主題」、「作者」、「網路」都是我用來淘汰與選擇的方法,對於我有興趣的,自然不忍苛責,於是努力讀出某些意義,不管是作者寫到的,或是我自己天馬行空亂想的。
《危基當前》是麥克克萊頓的中譯新作,也可以說是作家著作目前所有小說中,我最不看好的一本。小說中的深意可以鑽到極深,然而被好萊塢式的炫風危機處理充斥,危機電影的特效可以誇張、諷刺,但是現實上的危機向來只是「像」拍電影,並非危機電影。
基因到底是什麼?恐怕我也只能用生物課本的那套解釋來說明,除了生物課本,對於基因的理解,就像是每一個人的潛意識,每ㄧ個人都有獨特的一套潛意識,這套公式演算每一個人的生命程式,有「1+1=2」的潛意識就有極大的機率去演算出「1+1=2」,反之如果強加克制潛意識或反擊潛意識,「1+1=2」這套公式就被打破,可能是「1+1=1」、「1+1=3」、「1+1=0」等的無限多種可能,但是其中有個問題,既然是潛伏在思考中的深層意識,可能是被個人封鎖的,可能並非每個人都能自覺,也並非每個人都能感受他人的潛意識,潛意識的存在如何證明、如何讓人信服?一個人突然的歇斯底里可能是他長期的欲求不滿,如何證明歇斯底里與欲求不滿的直接關聯?會不會只是因為今天衰事連連、和家人大吵一假、股市降百點虧大錢?如同基因和行為舉止的關係,今天的個人行為舉止不得宜會不會只是因為後天的某一個環節出錯導致滾輪走偏,或是因為情緒為導火線,而和基因無關。基因如果能穩當的操控每一種生物,任何強加於每一種生物的行為規範都不盡正確,最大的問題就在群體多數中道德觀的建立,如果在群體中有種生物沒有建立道德基因,怎能處罰這種這種生物?
麥克克萊頓並沒有對「基因」與「行為」間的錯動展開佈局,倒是利用「基因」的權利、運用,基因如條碼,是驗證個人血統品質的數字,因為是個人身上的密碼,也屬於個人私有財,他人不得侵犯佔用,麥克克萊頓在小說中是繞著這點傳,繼而延伸到基因使用的正當性。基因可以適用於許多物種,不只是在個人基因上做改良,也可以進入他種動物做融合,雖有副作用,但是大致上同屬、同種生物的副作用會比較小,例如猿類和人類。
延伸此問題,因為可以改變個人基因,也可以由其他物種中抽取基因特質改造人類基因,回到以上的「基因決定論」論點,只要經過改造的人類基因就不得以「基因決定論」為理由藉口逃避掉「後天行為論」,所以一旦發生改造基因後的行為失度,這項打破「基因決定論」的舉止該如何被社會、道德、法律約束?如果吃人醫生漢尼拔被植入某些動物的改造基因,變成只吃素、個性溫和、具有群居特性,如果漢尼拔博士又再次犯案,屬於人類的群體社會該如何處置?基因真的如此無所不通?當然,如何植入基因到現在還是在實驗階段中。
麥克克萊頓在這書中提出目前基因研究遇到的阻礙,一是基因與道德間的衝突,點出改變基因一如整型,只有嚴重殘疾重病者才要整型,不當整型如同摧毀上天與父母賜與的自然,但是這論點與基因、外表屬於個人私有財相衝,個人私有財的使用權利為個人擁有,社會道德輿論為何可以干涉個人私有財?在這些個人私有財未涉人類的群體道德裡的情況下。二是基因研究的媒體化,自從南韓爆出幹細胞的研究作假,基因研究或者其他都有先報先贏的實驗態度,不論是醫療、藥物、武器還是基因,不論目前是在老鼠身上成功,還是已進行人體實驗,有可能性不代表可行,然而看到新聞報導,真誤以為人類在進行人體研究上又邁進一步,然而這個耀眼成績會不會只是無數的先報先贏所造出的假象,然後消費者興匆匆跑去當第一批人體實驗者,也承擔第一批人體實驗者的風險。
基因研究是一般民眾霧裡看花,研究者還在實驗階段,究竟標榜基因工程的事物可不可信?基因改良是用在醫療用途上為主?還是可在消費者消費權利?就是因為人類的基因龐大、社會結構更複雜,問題和漏洞都更大。
如果基因研究用在醫療上再好不過,也許能減少病源異變、犯罪的先天基因論,但是當基因成為商品、如果基因能販賣,變成名人甲推銷他的事業基因、名人乙販賣她的長腿基因、名人丙販賣他的高智商基因,當富者能選擇購買基因改良自身基因時,貧者和富者的差距絕非金錢了。
寫評論 應該是寫能讓讀者有興趣的 挑好的介紹 讓讀者覺得 看這本不錯
回覆刪除我討厭那些專門挑爛書來談的 讀者如果看到爛書 那自己學個經驗 也無妨
久了就知道如何避開
但好書還不少 多介紹 並且讓不同目標讀者看到 才重要
當然 很偉大的人寫的爛書 也是一定要談的
不過 這個爛 必須是條理分明的寫過 而不是情緒性的漫罵
特別是學術界對大眾書的批判 我以為先天立場上根本沒有資格
因為那是知識位階的分野
大體是這樣一種立場 對於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