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07年6月19日

《雪國》的「徒勞」美感

以前看川端康成的作品並沒有留下深刻的印象,反而是對其他日本作家像是芥川龍之介、三島由紀夫、大江健三郎的作品有不同的感觸,對川端康成的作品只覺得每一則故事都極為平淡,作者描寫的筆法很細緻動人,然而經由這次報告才對川端康成的作品和作家本人再一次的研究。

從《伊豆的舞孃》和《雪國》中,可以發現作家自己隱身為書中的男主角,在《伊豆的舞孃》還是青澀的學生,而女主角是快要踏入少女階段的年輕賣藝者,到了《雪國》,男主角是有家室的中年男人,而女主角是由賣藝者跨到真正藝妓的女人,感覺《雪國》是《伊豆的舞孃》的續集,而且是悲劇,因為從《伊豆的舞孃》到《雪國》的發展可以發現作者的心態轉變,是從充滿生氣朝氣的年輕舞孃到充滿宿命無奈的藝妓,因此在《雪國》中的氣氛一變,形成帶有蕭瑟、墮落美感的「徒勞」,而「徒勞」就是《雪國》中的主旨,指的是男女主角和其他角色的愛情與所作所為都是徒勞的,是隨著書中主角的互動和語言展現出來的,所以讓讀者覺得有虛無、深沉和頹廢的感受,宛如生命也像踏入雪國般的短暫與戀愛無果的感慨。 

另外主要角色中的葉子和駒子的互動也是可探討的部分,葉子對駒子時而有情時而有恨,形成角色個性上的強烈對比,所以我對葉子的印象反而比較深刻,除了書末她跳下火災現場的那幕外,她哀求駒子回去看行男的淒絕、要求島村帶她去東京的鎮定也可看出她個性的多變與壓抑,假如她沒有選擇自殺那她也許又是下一個駒子,可能又是一個陷入藝妓生涯而掙扎的女人,所以川端康成寫出葉子結束生命的段落,可能是川端康成暗示身為藝妓的無奈掙扎已經不該再繼續延伸了,所以選擇這樣的結局,因此駒子是繼續在藝妓生涯中徘徊,而葉子因為自殺而逃離了,像是對生命的一種埋怨,無法選擇過程只好選擇離開人世,這種消極而悲涼的情緒是和《伊豆的舞孃》不同的,從有希望的年少到毫無未來的青壯年,除了葉子和駒子,島村代表的作家本人可能也是用這種心情創作的,所以川端康成的最後生命旅程也是選擇這樣結束,作品與作家是有關聯的。

除了對作品的探討,也討論其他作家的作品,這是以前閱讀過後尚未做的研究,對於諾貝爾文學獎、日本自殺作家、日本文學獎項都有資料的吸收,也可以利用自己科系的學習方法來分析,使得我收穫良多。


2 則留言:

  1. 《伊豆的舞孃》是我看的第一本川端康成著作,當時身為高中生的我深深為畫面的優美與中學生戀上舞孃的情節感到動人與浪漫。

    但是川端康成的書中我最喜歡的卻是《古都》,川端康成將老人病態感情寫得很傳神,在這裡推薦一下。

    回覆刪除
  2. to RO
    謝謝你的推薦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