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09年12月30日

90%的碩士

今天考完碩士口考,算是拿到百分之九十的碩士學位。上午考完後,指導教授叫我去狂歡一下,然而我下午有面試、明天要上班,怎麼狂歡?或者說我怎麼有資格狂歡?

 
會讀碩士的原因是我大學一畢業對前途茫茫然,當時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剛好唸碩士的幾年給我許多緩衝時間,有時間可以選擇繼續升學或者求職,有了時間然而我卻覺得壓力很大,而且很不快樂。

 
我在碩士時間前前後後做了博物館、雜誌社、廣告公司、出版社、書店的工作,同時也去上外文課、電腦課,一方面還在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書(常來看的書友們可以證明),常常是白天上班、晚上上課、半夜趕報告的高壓狀態,身體沒出大問題是因為還年輕,但是心情真的很不好,常常跟父母吵架,吵著要休學、先去找全職工作之類的,因為對我來說,工作、學歷、興趣、進修中唯一可以放掉的就是學歷。

 

我在碩一時就萌生休學的念頭,也因為這一點,我和我的指導教授之間產生摩擦。台灣的絕大多數教授都希望自己帶的研究生沒有工作,或是希望研究生繼續考博班,我剛好是有工作又不考博班的叛逆族群,平常又樂於做自己想做的事,總是將碩士論文擺最後,自然和教授有隔閡。對於我的叛逆,當然指導教授是不以為然,教授從一開始的傾聽到講重話,我也從一開始的訴說到選擇閉嘴,我想我對於教授而言大概是火星人。

 
多數的教授十多年沒有教學、研究外的工作經驗,教授們早和台灣求職市場脫節,也可以說他們對目前的求職市場太過樂觀/無知,他們無法體會現在求職市場趨於人力飽和的問題,甚至不了解台灣高等教育的教職飽和問題。我讀的系所剛好是面臨教職飽和問題且在求職市場上也為低人力需求的系所,所以假如我繼續讀博士班,就會面臨到年紀30好幾(博士班念完已經30出頭)卻無教職可當的窘境,且在求職市場上又會因為高學歷、低經歷、低需求而被剔除,因此我選擇工作、學歷、興趣、進修同時進行,讓自己不至於沒有工作經驗,好在人力市場上不至於被迅速淘汰。

 
當然這些很普遍的想法,是不被教授認同的,教授無法理解研究生找工作的必要性,我也無法認同研究和工作之間的互斥,說難聽點,我和教授從來就沒有交集。

 
我的碩士生涯的確是我目前人生中最燦爛的一段,我遇到了很多願意教導、善解人意、正面思考、很努力生活、積極向上的人,也讓我交到幾位有話題聊的朋友。此外,我在碩班期間自助了7個國家、3年多的工作經驗、看了上千本書,這些滿足感絕對是拿張碩士學歷證書所比不上的,所以如果讓我重來一次,我還是會選擇這樣的生活,同樣將碩士論文擺在最後。

2009年12月20日

吸血鬼校園羅曼史行銷策略─《夜之屋》

《夜之屋》適合讀者:喜愛校園羅曼史加吸血鬼題材的讀者 

近期打上吸血鬼三字總是不離《暮光之城》,可是有些小說的品質顯然沒有經過細選,變成搭《暮光之城》順風車的出版現象。平心而論,縱使《暮光之城》系列也招來不少惡評,但是不得不承認,《暮光之城》系列的確是綜合校園、青少年、羅曼史的佳作之一。
 夜之屋 來源
站在行銷的角度,《暮光之城》是「金」字塔的指標,所以擁有相近的題材相對而言吸睛度也提高不少。《夜之屋》是搭著吸血鬼風潮順勢出版的小說之一,它的行銷策略就是低價、校園羅曼史、吸血鬼。擁有低價、校園羅曼史、吸血鬼這三項特色也許能吸引短暫的注目,但是很難敵過將校園羅曼史、吸血鬼發揮到淋漓盡致的《暮光之城》系列。 
《夜之屋》的行銷手法第一是低售價。《夜之屋》的售價是99元,是原價280元的三分之一左右,以低價策略吸引買氣的確是好辦法,因為以這個價錢來說,購買的讀者就算後悔也不會有很大的反彈。第二是羅曼史,小說封面刻意塑造類似《暮光之城》系列的魅惑美感,加上帶著曖昧感的「勾攝」字眼,讓讀者自行想像吸血鬼與人類戀愛的情節。第三是順著吸血鬼題材,將吸血鬼寫得更社會化,完全不同於布蘭姆.史托克(Bram Stoker)的吸血鬼形象,還以有點嘲弄、鄙棄的口吻來形容史托克筆下的吸血鬼,作者的吸血鬼甚至比《暮光之城》筆下的吸血鬼還要更明亮些。對於這樣近乎「人」的寫法,自然是有其原因。

 《夜之屋》的作者並非自大,而是基於寫作需要在行文中完全脫離史托克的吸血鬼,作者的理由並不是顛覆或挑戰,而是小說的主軸意旨就是設定為校園羅曼史。女主角的年紀設定甚至比《暮光之城》的貝拉還要小、想法也幾乎與一般少女無異,很明顯的是專攻青少女和喜愛羅曼史層級的讀者,所以完全按照羅曼史的路線走。這樣的小說少不了帥哥、美女,還有校園中的女王蜂、跟屁蟲現象,所以《夜之屋》其實並沒有太大的突破,也可以說作者把吸血鬼題材圈範得更小更窄了。

 小說中雖加入了許多奇幻元素,包括風火水土靈五大元素、神話、民族色彩等,然而並不出色,一如《暮光之城》的狼人、吸血鬼的爭鬥史一般無味,去掉這部份對小說骨幹也沒有太大影響,嚴苛一點可以說是多餘。小說比較特殊的寫法是直接將小說中的吸血鬼對應到人的生活,而且是青少年的校園生活,所以小說不乏青少年用語、流行現象與戀愛常態。總體看來,《夜之屋》的青少年校園生活遠比奇幻、吸血鬼的部份來的好,然而簡單、幽默卻也是小說的致命傷。

 在奇幻、吸血鬼的部份不如戀愛、校園生活出色的結果下,《夜之屋》這本小說卻出了好幾集,所以完全是基於羅曼史與吸血鬼戀愛的熱賣而蔓生出的小說。《夜之屋》對於吸血鬼題材愛好者而言,可能會很失望,但是對於校園羅曼史愛好者來說,《夜之屋》是可以一讀的。 

2009年12月3日

可惜大過美好─《孤島戀人》

《孤島戀人》:對故事背景的興趣大過閱讀小說本身的讀者
 對於書的選擇,我向來是基於對題材的熱愛、對作者的信任、對封面的一見鍾情,或者當下被書介吸引。許多小說縱然有迷人的題材,也會存在斑駁處;喜愛的作者縱使佳作無數,也會有不怎麼出色的作品;雖然許多小說封面設計亮眼,畢竟讀者閱讀的是其後的文字;書介只是一種濃縮或廣告,重點是補全與還原。做為傳達的媒介,題材、作者、封面、書介都只是一種印象,實際上都還要經過讀者自己親身閱讀後才能評斷小說本身涵義與題材、作者、封面、書介四者的配合度。孤島戀人  來源孤島戀人》是一本在題材、作者、封面、書介上都極為出色的小說,作者以她自己從事旅遊記者的所見所聞,將與克里特島對望的史賓納隆加島的殘存歷史寫進小說,以一座被痲瘋病所遺棄的孤島與四代女性的生命來當做小說的顏料,然後再以距離、價值觀的驟變伴隨小說的起承轉合,試圖寫出一幅歷史、家族史、女性意識、男女情感俱存的小說。從以上作者絕大的寫作野心來看,以作者的職業背景和材料刪取,無非都是為小說加分,如能寫成,讀者可以看到一本小說能穿越歷史,感受到理性與感性的交會,看到這樣的小說的確是一件閱讀樂事,然而作者的野心並不成功,或是說作者好像並沒有將小說寫完。如同網路上一些發出質疑的讀者,痲瘋病的確是一件益於發揮的題材,但是作者顯然只將痲瘋病當成注釋而非本文,痲瘋病與小說彷彿是兩件分割開來的事物。 

作者書寫1939年的史賓納隆加島與克里特島,當時希臘把感染痲瘋病的病患集體集中在史賓納隆加島,以避免疾病繼續傳播。在急症與家人隔絕、被社會排斥的三重壓迫下,從克里特島到史賓納隆加島的一小段船程上,船上的乘客萬念俱灰或是怨天尤人,作者想寫但只是輕輕鋪陳;在四代女性面對過往不光采的家族史與病史,從高處重重落下到獲得新生,其中牽涉到父親的痛、女兒的淚,作者也想寫但是餘力不足,僅僅使用記敘的方式將全書最感性的部份稍稍帶過;小說既以四代女性不同的生命歷程與選擇為賣點,卻鮮少看到新生代艾麗希絲的心語,也可以說四代女性的心聲都相當不全,常常是處於流水帳的紀錄模式,而非女性細膩的惆悵與失落;小說用回顧取代四代女性各自第一人稱的回憶史,取消了四個「我」的空間感而使用第三人稱,這部份並沒有失誤,而是出錯在小說在使用第三人稱時,不是由人稱的主角或事發時的轉述角色來口述書寫,感覺都是由小說中另一個「虛構」出來的說書者來講述,讓小說文字的傳遞順序變成第三人稱的女性或事發轉述者、虛構說書者到讀者,而不是從第三人稱的女性或事發轉述者直接到讀者,這個虛構說書者造成了小說與讀者的距離感,也打散了小說角色原先口述過去的妙麗色彩。
 以上都只是自己扮演讀者這個角色的感受,或者只是因為對文字的解讀不同,並沒有一定確切的結論。拋開部分的閱讀成見,小說最大的致命傷是在女性情感、女性意識的不足,這類女性情感、意識未必是一種大夢初醒或絕棄過去的某種留戀,而是創造出極有感染力的女角自身的愛恨情愁,讓讀者有化身為這些女性角色的感覺,也可以說這也是一種傳染,屬於這樣的小說例如《時時刻刻》,此書透過不同時代女性的無奈與未可解的煩躁,成功呼應了書外的女性讀者,或如《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在市場與畫室間的猶疑不定,惱於生活與興趣的擇一。很遺憾的,《孤島戀人》並沒有《時時刻刻》、《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的功力,只寫下一個成功的故事框架,框架的內容物卻是平淡無奇,甚至將蘇菲亞與艾麗希絲的部份簡化到只剩下區區幾千字,對於四代女性這樣龐大且深遠的歷史中,已有兩代女性的角色光彩黯淡。小說最大的缺口是艾麗希絲,她經由上面三代女性的傳奇感悟了什麼不得而知,只看到她離開她目前的愛情,然後呢?她似乎無法從女性親屬的生命中得到一些能量。
 《孤島戀人》是想像中很動人、實際閱讀卻很淺白的一本小說,處處製造了深遠的可能,卻寫出了處處的遺憾,事實上,小說強調女性抉擇,卻將女性抉擇寫成稀淡無味的情緒,在這些無味的情緒與選擇裡,很難看到來自女性真正心思的剖白。

2009年11月21日

傷疤拼圖─《雙重束縛》

 《雙重束縛》適合的讀者:喜歡結局來個大轉折的讀者

 外層的皮肉傷經由修復、時間或者整型可以達到一定程度的復元,然而內在的傷痕消化還未必與時間成為正比,可能因為記憶而更加深刻,甚至變形。《雙重束縛》所描寫的是在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下的一連串反應,或者可以當作受害者保護自己不受創回憶侵擾的方法,因此這個故事是關於「受害過程」與「記憶」兩者間的干擾。
雙重束縛  來源
《雙重束縛》敘述女主角蘿芮兒在一次外出騎單車途中遭受暴力攻擊、差點遭到性侵害,雖然傷害她的人被繩之以法,但是她的人生卻因為曾經「被害」而膽顫心驚,「被害」猶如身上的胎記。日後,她到一家流浪漢收容所擔任社工,從去世沒多久的街友鮑比的遺物中,不僅發現街友鮑比的攝影作品,還發現了一張她當年發生意外地點時的照片,為了發掘街友鮑比的身世,也為自己的意外找到另一個出口,蘿芮兒決定從街友鮑比的家庭背景開始細查。

小說的大半部都是蘿芮兒在探尋鮑比的過往,在鮑比的故事中看到的一個被家庭關係徹底傷害的街友,此處幾乎與蘿芮兒的事件無關,然而卻是看到另一種處於深層的傷害。鮑比的故事無疑是與蘿芮兒的傷痛成為對稱的兩者,同樣都有「遺世」的意味,同樣拋棄社會的某一部份,或是某一部份的自己。

 鮑比的家庭關係是一種表面合諧、私底下波濤洶湧的湊合,即是口口聲聲說家醜不可外揚但是醜聞早在他人口傳的「偽家庭」,這種不明言的破碎婚姻對於鮑比的日後埋下了不曾引爆的炸彈。他之所以成為街友,可能是對自己的放逐,或是他不信任任何一種家庭關係的連結,家庭成員的締結不過是面子與裏子的虛偽關係,孑然一生對他來說才是真實。在這個刻意與社會切割,可以稱為孤獨、棄絕一切的男人身上,看到千千萬萬個遊民的縮影,然而卻又從字句間看到一種撫摸傷痕的氛圍,從鮑比的故事處處是與女主角蘿芮兒做了遙遙相映的筆觸。在寫鮑比時,寫到「不管怎樣,鮑比都知道實情。他腦中那個控制行為的部份─從某個層面而言,也就是那個控制精神分裂的部份─再也無法遏止各種症狀的爆發。」(頁192)在寫蘿芮兒時寫到「畢竟,回憶可能懷有善意。蘿芮兒深知,你若沒有精神分裂症,有時容許錯誤的回憶,是活下去的唯一方法。」(頁193)從追查鮑比的過往時,那種來自四方風吹草動所造成的麻癢感多少透露出蘿芮兒的故事絕不是如此單純,明白告訴讀者在實情、錯誤的回憶與傷害間,成為遊民是一種自救,精神分裂亦是。

 在鮑比的故事裡多多少少寫到蘿芮兒的心理狀態,她的這些行為與結局合成一體兩面,以她自己的故事包覆著鮑比的人生,在很多地方看到一種試圖療傷止痛的動力,也許接開傷疤讓毒血流出來也是一種迎頭痛擊。

 因為《雙重束縛》不僅僅是一本描寫傷害的小說,它還是一本懸疑小說,所以鮑比與蘿芮兒的傷最終交會在「真相」上。由於結局出乎意料之外,自然是不能多寫,但是這部份無疑是作者最出色的部份,在前面的平鋪直敘之中突然在結局加重了色調,那股色調可以經由不同的人而產生不同觀點,可以視為傷痕,也可以被當作保護膜。

2009年11月11日

帶著羽翼的羅曼史─《暗夜天使》

《暗夜天使》適合的讀者:羅曼史或《暮光之城》系列死忠支持者

 在「暮光」熱潮未退之時,出版了一些與異類談情說愛的故事,對於喜愛羅曼史的讀者而言會是福音。異類比方說風行的吸血鬼、狼人角色,如《暮光之城》系列、南方吸血鬼系列、五芒星咒系列、黑劍會系列等,這幾部作品都是拿吸血鬼做為跨界小說的工具,然而除了《暮光之城》與南方吸血鬼系列稍微鋪陳了吸血鬼與人類或狼人間的紛爭史外,其他兩部與一般情色小說無異,充斥著慾望奔流的情節,對於想要看莫名出色的羅曼史男主角的讀者來說會是紓解幻想的讀本,而對於想看吸血鬼描寫的讀者來說可能會大失所望。

 這類小說的男主角通常要有出色的外型,所以異類已經排除掉「無法變身」的角色,所以猶如鐘樓怪人、科學怪人的男主角自然被淘汰,以符合讀者的期待。現下除了吸血鬼、狼人,又將想像力開發到天使身上,《暗夜天使》就將男主角設定為被拔了翅膀的墮落天使。
 Hush, Hush來源   暗夜天使 來源

《暗夜天使》描述高中女學生諾拉在生物課堂被指派指導轉學生派奇的課業,諾拉漸漸被身分不明的派奇著迷不已,一方面卻又疑心他接近自己的原因,剛好諾拉又遇上了襲擊,讓平靜的校園生活蒙上了陰影,所以她一面懷疑派奇別有所圖,一面又鎖定在她週遭的可疑人物。從小說中可以拉出兩條線,一條是諾拉與派奇從相斥到相吸的過程,一條則是追尋真兇的解密,毫無疑問的是第一條線才是作者的主力,所以第二條線平淡無奇,沒有簡介上所說的懸疑氣氛,以愛之名自然排除了派奇,剩下的幾位嫌疑犯其實誰是兇手都無礙劇情發展。

 《暗夜天使》加入了聖經新約的內容,雖不到滑稽的程度,但是就小說內容的廣度而言,引用聖經反而自曝其短,缺少一些以聖經為畫龍點晴的小說氣氛。男主角是為人類情愛而墜落成墮天使,而且很巧的是以慾望為由,缺少電影「X情人」那種天使被人類感情觸動的感性,也沒有靈魂與眼神靈犀的交會,在情的成分裡多是情慾為多,又因為在賀爾蒙的催化下,自然少不了男女主角調情的場面。

 《暗夜天使》往校園羅曼史的小說發展,架構與《暮光之城》系列類似,女主角都經歷過排斥、疑惑到深受吸引的羅曼史必經之途,也不乏命定、掙扎與陷溺,在情慾的描寫上與一般校園羅曼史差不多,天使不過是個噱頭。此書與《暮光之城》系列也擁有同樣的缺陷或致命傷,小說都缺乏男主角內心的獨白、感受,雖然一般羅曼史都是由女性為出發點,將女性當成唯一的讀者,但是《暮光之城》系列至少還有以愛德華為主發聲者的「Midnight Sun」以及雅各的故事,《暗夜天使》只看到神出鬼沒、沒事耍帥的墮天使派奇,因此這本小說可能比《暮光之城》系列還要接近純羅曼史

 縱然不是我所期待,不過這本小說的封面令人屏息。翻開之後這本小說與《暮光之城》系列有共同的傾向,而且比《暮光之城》系列簡單許多,簡化到可以只剩下男女主角、父母、朋友、同學的地步,所以《暗夜天使》遠比《暮光之城》系列適合拍成電影,在校園羅曼史、帥哥、異類與一點都不複雜的故事裡,相信可以得到青少女的青睞。

2009年11月6日

一腳踏進墨爾本

從胡志明市起飛後,在機上過了一夜。本來坐在靠近艙門的位置,未料一位越南乘客的孩子沒幾分鐘就哭鬧一次,而坐在我對面的空服員看我一臉又睏又煩的樣子,就走過來叫我可以去坐後面的空位子休息,附近其他乘客禁不起小孩一再哭鬧也紛紛走避,幾位空服員走過來逗逗小孩也沒有任何安撫效果,最後空服員也失去耐性,讓已無笑顏的空服員臉上臭上加臭。也許是遇到淡季,越南航空的機上乘客很少,因此可以一個人佔據一排五個人的座位,將把手拉起,蓋上毯子沒多久就睡著了,醒來時已經窗外大亮。

到達墨爾本是當地的早上,8月的墨爾本是大太陽加上風大,偶爾還會下點雨,一小時之內就會見到被墨爾本人對於天氣的無奈。墨爾本是「一天四季」,一天之內就要戴帽子遮陽、防曬還要帶上雨具出門,天氣瞬息萬變。挑選在冬季去澳洲除了便宜些,還可以避台灣的暑氣,8月的墨爾本雖然冷,但還不到刺骨的地步,比起台灣濕冷的冬天,墨爾本的冬天還是舒服許多。

墨爾本
墨爾本








從墨爾本Tullamarine Airport到市區可搭乘Sky bus,成人來回票26澳幣,到達市區的southern cross(南十字星)車站,從此車站可轉搭火車到1區或2區。若是第一天從機場到達市區,持Sky bus的車票可免費轉搭小型的Sky bus到有約定的飯店或旅館(詳細名單請參考Sky bus網站)。到達southern cross車站後,本想拖著行李走去Urban Central旅館,走一走覺得自己傻了才會拖著大行李走去大約20分鐘腳程的旅館,所以又走回southern cross車站跟司機雞同鴨講一番,順利搭上小型Sky bus前往Urban Central旅館。
墨爾本
墨爾本
墨爾本



 


由於到達旅館還沒到check in時間,Urban Central旅館櫃檯說可以將暫放行李,於是我就放了行李出去遊蕩。從Urban Central旅館可以搭乘電車112號到達市區,而我選擇雙腳萬能。走到亞拉河畔就覺得生在墨爾本是幸福的,亞拉河畔附近有好幾片城市綠地,有數座公園、植物園和運動場,河畔更是文化、藝術、休憩集中地,包括皇家植物園、Alexandra公園、維多利亞女皇公園、維多利亞國立美術館等。

我所見到的亞拉河畔建築物因太陽而金光閃閃,一面是城市風華,一面又見歐式風情。墨爾本現下雖充斥各國移民,尤以希臘、義大利、中國、越南移民最多,然而最早的移民還是來自英國,接著則是歐洲諸國,最後才是亞洲其他移民,因此留下濃厚的歐式建築色彩。

在亞拉河的襯托下,藍天更藍、綠地更綠,每個人臉上都映上陽光,若不是善變的氣候與冷風陣陣,雙眼所望與冬天完全搭不上邊。亞拉河畔運動的人不少,發呆、聊天、閱讀的人更多,還有人是買了食物帶到草坪上配著陽光嚥下餐點,有草地的地方就有人,這些人未必是墨爾本人,但是都感染上墨爾本的調性。

2009年11月1日

當靈異駕馭情節─《瀕死之眼》

《瀕死之眼》適合讀者:想要看盡東野圭吾作品的讀者

 經由「回溯」,看到「事件」發生的「經過」,以及被遮蓋住的「真相」。東野圭吾的《瀕死之眼》就是在「事件」、「回溯」、「經過」、「真相」裡游走,從這幾種安排裡看到推理的殘影,但是小說中的基柱並非推理過程,而是推理故事布幕外的靈異故事。

 瀕死之眼》描寫岸中美菜繪被肇事者雨村慎介撞死,雨村慎介事後卻失去這段車禍的記憶,那天晚上造成的一連串離奇事件,如潮水席捲而來,將他平凡的日子淹沒,在肇事者與死者的事件裡,不只是出現死者的丈夫,還有車禍牽動的貪婪與卸責。小說的起頭相當平凡,有死者的不甘心,還留下肇事者與死者兩個疑點,然而這些疑點與推理的寫法卻意外的薄弱,彷彿是將推理作為配菜,主菜則是超自然現象,因此很難將此書歸為推理小說,只能當成東野圭吾作品中的異作。

瀕死之眼   來源

此書雖屬異數,卻能從小說中很明顯的看到東野圭吾的寫作手法。作者慣用旁觀者的冷言冷語來形容事件發生的軌跡,因為完全是站在旁觀的角度,而使小說中的受害者與讀者各佔一方,從讀者的角度來看,猶如一場電影、一場夢境。在其他小說中不乏描寫被害的心情、狀態,這些殘忍的成分在小說中往往是最令人不忍、難受的部份,除此之外,東野圭吾還沾染了些許情色寫法,用了白描的寫法勾勒男女交媾的場面,在純慾望的催動下,所見到的是靈異與情色的結合,因此小說反而偏向聊齋故事中的那些鬼怪的執念。

 從東野圭吾推理小說讀者的角度來看,《瀕死之眼》大概會令許多讀者失望,因這本小說的主調與之前的作品差異太大,加上小說中的靈異部份也沒有特別特出,只是在迷離、詭異的細節描寫上加重了色調,在這樣一本部分細節重於整體情節的小說裡,情節算是被犧牲掉了。

 小說在描寫往生者的恨意時,反而變成小說中較為突出的一塊,她對生者的留戀轉化成對肇事者的怨念,這樣的含怨而終變成了故事靈異情節的起點。原本基於怨念而起的復仇是相當正常的,開展復仇之路卻被其他雜質干擾,作者又加入了更邪氣的男女性事描寫,這純然是一種感官上的非必要安排,與《幻夜》的暴露有很大的差別,《幻夜》是為了做出男女角色的性事對比,好變成創傷、復仇之路上的一連串症狀,此書卻是從中插入圖增詭譎,雖是多餘卻寫得悚然萬分,將其他描寫全比了下去。無法猜中作者寫作的動機,從小說中也無法看到人物發洩慾望的企圖,只能略略猜測指向人慾的部份,說明不論是小說中的往生者、肇事者或是其他角色,對於人世的最大羈絆還有一大部分是來自性慾的衝動。

2009年10月25日

最痛的愛─《石像怪獸》

《石像怪獸》適合的讀者:厭倦看愛得死去活來的愛情小說的讀者
 幾乎所有人都想進入天堂或西方極樂世界享受死後的甘甜,然而多數人還是進入地獄償還今生今世的冤孽。地獄的受罪者太多,也許是警世,也許是暗喻,但丁的地獄與現實合而為一,所以地獄的烈焰急竄而上,火苗點燃了人世,在人世也會看到地獄的情景。
 石像怪獸  來源
石像怪獸》是一本寫愛情的小說,但是很難將此書當成「純愛情小說」看待,因為其中的愛情穿越火焰、越過時空,達到前世今生、似曾相識的絕妙調和,所以這部愛情小說是在愛河中加了文學的調味。從極度理性的角度來看,這是一位全身燒傷者與精神失常者的故事,充滿燒傷者痛苦、自憐、羞慚面對剝落的皮屑、皮膚滲出的體液,以及患有精神障礙的藝術創作者那種癡迷衝動、活在自己世界的態度。然而從另一個角度審視,或者以讀文學、觀愛情,又或者嘗試用感性的眼光來看,《石像怪獸》有著為愛贖罪的命運之手推動整部小說前進,也有人生際遇千變萬化的啟示存在其中,理性與感性之擇,端看讀者自己的選擇。


在我看來,小說是感性居多,但是感性絕非濫情與浮誇。這本小說所描述的感性與感情就像火一般,延燒到讀者的閱讀知覺。從小說的數個角度觀之,小說情節有著巧合與奇遇,首先是男主角的前世被手腳穿釘,又遭到火吻,當敵人說出「火焰夠猛的話,任何東西都能燃燒,這個世界不過是個大熔爐!」這段話時,說明人生如煉獄,地獄之火在人世延燒不盡;而今生的男主角是被火紋身,成為不成人形的煉獄生還者,兩個人生都被火圍困。再來是前世的女主角接受了前世男主角所刻的「初夜禮物」─一尊小天使石像,而今生的女主角再次送給今生的男主角,今生的男主角再將石像轉送給孕育著生命與愛的夫妻,從中看到了愛情的流轉與綿延,無論這份愛有沒有好的結果。前世的男主角穿心而死,今生的男女主角身上都有相似的印記,以疤痕表現情到深處的不忍與痛苦。這本小說運用了「印記」塑造了愛情的況味,不管是火燒的痕跡還是身上的疤痕,痕痕之下都是愛情的記憶。小說中難以明言的愛情,又穿插史詩、冒險意味的愛情故事,配合女主角的回憶,彷彿是在一千零一夜的架構下,將男主角拉離厭世的牢籠,這樣偉大的感情,可能已經超越了愛情。
作者顧及了男女之愛,也意外的寫到了超越性別、身分的情愛,也許小說的主要故事還是聚焦在擁有性別差異的男女身上,但是作者沒有忘記愛情無性別的觀點,這份細心細膩的觀察,已讓讀者驚嘆於作者的巧思。
 小說給讀者最大的禮物就是不製造一本擁有完美結局的小說,正因為不是美好的收尾,所以結局是在寫愛情的贖罪。小說中的瑪麗安娜說:「受苦的人都是上帝的選民。」今生的男主角深受皮肉與精神之苦,從水仙變成怪物、從成人片男演員變成恐怖片才會出現的人體,在某個方面來看,是「前世」的女主角所種下的因果循環,在因果輪迴中,達到一者生、一者死的兩極,所以在今生的因果中,女主角選擇了她自己來結束。
 如果單純想閱讀一本超越美醜的凡世之愛,讀者們可能會失望於愛情並未在小說中具體成形,反而從其他角色、史詩化的、傳奇的雋永愛情故事來傳達愛情的接近,正因以上的愛情靠近一般所認知的愛情,反而突顯了男女主角超越愛情的羈絆,變成一種命定式的生命依託,凡世的感人愛情故事催淚,凡人與怪物的感情卻讓讀者無法流淚,因此這是凡人不會經歷的痛苦之愛,早已被比愛情更強大的情感所包圍。

2009年10月17日

那些曼谷的日子

2007年初訪曼谷的時候,老實說印象沒有特別好,甚至有點失望。那時是以新加坡來評比曼谷,但是那樣的相較對曼谷並不公平,如今重回舊地,竟然有點愛上曼谷了。

對曼谷的夜生活興趣不大,所以此篇不會有什麼NaNa捷運站某些店的介紹;對於購物掃貨也沒有多大興致,所以此篇沒有名牌、今日我最便宜或者戰利品介紹,純然是以一個自助者的眼睛所看到的事物。
大皇宮
大皇宮
大皇宮







印象中的曼谷是頭小獸,活潑到有點狂野的地步,其中還夾雜著熱情與純真。這次自助感受尤其多,再次感受到泰國人熱心又近人的一面,即使語言不通也是如此。2007年半夜在機場巴士上遇到領我去旅館的新加坡人已經感激萬分,後來還在昭披耶河的遊船上遇到主動指路的泰國人,一位是語言不通只能比手畫腳的婆婆,一位帶著小孩的泰國爸爸。

2009年這次遇到一家好旅館已經很開心了,在BIG C樓下的星巴克則是碰到一位對「你好」的中文發音極有興趣的店員,買咖啡時主動問我怎麼念,我和她就開始做起一對一教學,此刻想起來仍覺得有趣。當然曼谷還是有缺點,在機場、大皇宮周邊的騙子隨著觀光客移動,說著英文版的「大皇宮今天沒開!」、「帶你去其他有趣的地方吧!」又或者是坑人的嘟嘟車司機、不肯by meter的計程車司機、開價開到天邊的小販,這些人已經變成曼谷的特色之一,雖然不討人厭但是掃興。


由於這次我是帶著媽媽自助,與我其他出國的經驗不同,若是我一個人,自然是住多人房的青年旅館dorm或是以交通方便為要的平價旅館,住是隨便住、吃也隨便吃,交通也以捷運、公車代步,但是由於帶著第一次自助的媽媽,很多事得考慮進去,所以我撇開外國人聚集、夜夜笙歌的考山路住宿,反而找了個離市區較遠的安靜旅館。吃也盡量找小餐廳和百貨公司內的小吃,而且配合媽媽禁辣的飲食習慣,在媽媽吃之前得自己先嚐嚐看。
大皇宮
大皇宮
大皇宮

 



也許是在越南胡志明市看到亂糟糟的一面影響所致,所有入眼的事物都覺得順眼許多,所以這次去覺得曼谷的市容比2007年時整齊;可能是因自己極想逃離台北學業、工作的紛擾,看到曼谷的天空,就暫時忘記台北的壓力。對於其他曼谷旅人可能是購物、美食、狂歡行,對我而言這次曼谷行純屬放鬆,確實也達到效果。


2009年10月10日

關於金錢,不是有了就好─《算計》

《算計》適合的讀者:愛錢但要命的讀者

 書名既為《算計》,小說中自然有算計,而且是充滿鮮血的算計。《算計》結合遊戲、實驗和推理,以及諷刺的書寫。

 在看似「生存遊戲」的實驗過程裡,其實本質是「詐欺遊戲」的架構,以金錢為誘,誘導參加者為獲取高額獎金而鋌而走險,純然忘了這個實驗有「基本酬金」,「基本酬金」是時薪112千圓、時驗期為期七天,在宛如鬧劇的薪水數字上看出一個端倪:提高薪水有助吸睛。這個實驗本存高額酬金的前提下,如果每位參加者不為所動,每個參加者不只是可領高額酬金又可全身而退,所以實驗主控者找到了由外界控制內部的方式,就是有一參加者迫切需要「額外獎金」,所以當貪心遇到禍心,這個算計實驗自然沒完沒了。
算計來源
這個實驗訂下「十戒」等規則,看似是在左右實驗結果,但是從主辦者公佈拿到額外獎金的方式看來,主辦者其實已經心裡有數、能夠預測實驗的結果,只是想觀察預測的結果是否與實際實驗過程相符合,以及好奇實驗過程中的變數,就如同《大逃殺》的旁觀者已經知道島上的學生會互相殘殺,但是卻無法安排這些學生的死亡順序與死亡方式,也無法預料到引出《大逃殺》的男主角七原秋也,為BR法製造了戰爭。在《算計》中同樣具有變數角色,實驗的變數不只是「偵探獎金」、「證詞獎金」,還有來自角色的不安、正義感、推理能力,恰巧主辦方沒有將主角的能力算計進去,以致於實驗結果可能與原先預想的不同。
其實《算計》中有多層算計,第一層是將人性貪婪、見錢眼開的本性算進去,貪婪又再分成兩層,一層是藉由徵人廣告的聳動吸引參加者上鉤,另一層是用高額獎金分化參加者。第二層是從實驗中算計他人,實驗設下規範,有規範就有漏洞,主控者看準人會找漏洞鑽的心理,從中算計參賽者,同樣的第二層又分成兩塊,一塊是實驗的時間條款,一塊是參賽者使用道具的條約。《算計》就用以上這些條令徹底控制參賽者,然後再運用猜忌心使團體間產生摩擦裂痕,讓參加者自己踏進為自己設立的陷阱裡。

 小說藉這場實驗寫出推理戲外的絃外之音,小說雖以推理為主調,但是這個實驗嘲諷的是人類面對金錢誘因與猜疑的各種積極態度,沒有金錢利誘就沒有參加者,沒有參加者就不會產生加害者與被害者,所以作者已經下了定論,這個定論是貪心會主控本性。在這個已經成定論的實驗結果中,作者要讓讀者看到的不只是參加者唯利是圖的醜態,還有金錢利益推動謀害他人的陰險狡詐手法,所以這本小說不但是衡量人命的價值,還有貪念的量化。

 實驗得出的結果自然在讀者預料之內,唯有在克制貪念的人才能毫髮無傷的歸來,為了完成貪念的人自然造成更大的風險。小說中的「基本酬金」與「基本酬金」外的「額外獎金」變成兩條岔路,而不是在同一條道路上,同是獎金卻帶出不同的心理、行為,說出讀者不敢承認的秘密:關於金錢,不是有了就好。 

此書的結局稍弱,會讓讀者猜測有無續集。如有續集,便能在主角抽絲剝繭下發現真正的實驗目的,接近主謀的核心;若沒有續集,則是製造了空洞回聲,在聆聽空洞回聲中,無法發現有沉澱、反芻的閱讀感受,只有斷然而止的碎裂感,但是《算計》畢竟是結合遊戲、實驗與推理的小說,作者可能沒有想過為其後發展製造高潮。

2009年10月9日

泰國亞洲航空搭乘感想

9月底、10月初是我幾年來最緊張的一週,覺得撐過這週後很多事都變簡單了。首先是提出碩士論文初稿,由於系所的規定是需要發表校內外2篇論文、通過資格考、參加論文發表或研討會,最後才能提論文初稿。我在7月底來離開了待了近三年的工作,8月底從澳洲回來後就得馬上找工作,9月新工作上工後又碰上論文初稿,所以就是一陣兵荒馬亂。
 9月底、10月初提出初稿、去某校和某校找雙指導的兩位教授 (然後就是被教授唸)、家裡出了事、再遇上帶媽媽自助曼谷的事,全部都湊在一週內發生,9月底、10月初的緊張讓我連拉了好幾天肚子。
 10月2日是最戲劇性的一天,一大早我先去某校拿雙指導教授的簽單,再衝到學校繳交論文初稿,所助理說我的論文初稿缺了什麼,我趕緊衝回家趕出來寄給助理,所以到了出國前3、4個小時我還坐在電腦前,一邊趕初稿、一邊丟東西進行李箱,趕完初稿後,趕緊前往桃園機場第2航廈準備出國。
 這次出國實在匆忙,不過還好只是去曼谷小待幾天。這次是嘗試廉價航空泰國亞洲航空,由於泰國亞洲航空沒有在台灣設置櫃檯,所以是由長榮航空代為辦理,但是空服員仍為泰國籍,換句話說,如果要申請購票證明或收據,要在曼谷、吉隆坡或其他地點辦理。出發前曾與亞航通信,去曼谷機場的話可在曼谷機場4樓亞洲航空服務櫃檯辦理收據證明,如要購買機票也可在此購買。

從台灣到曼谷的班機是左三位、右三位的飛機,機上乘客不多,大約才20多位,所以一人可佔一排躺著睡到曼谷。亞洲航空是廉價航空,機上沒有免費娛樂設施、餐點,也不能自行攜帶機場餐飲上機,所以有需要飲食需要另行購買機上餐點。機上餐點大約是90~100泰銖,飲料和零食大約在50泰銖上下,平心而論,機上餐飲也沒有貴到哪裡去,但是也沒有美味到非吃不可。(網路購票時會問要不要購買機上餐,網購機上餐會便宜一點)
 自己曾搭過澳洲老虎航空,覺得亞洲航空的設備、服務比老虎航空好上許多,除了付費餐飲外其實感覺不太出來這是廉價航空。亞洲航空到達曼谷的時間也遠比稍微便宜的荷蘭航空早了一個多小時(但有延誤的紀錄),因此可以節省寶貴的出國時間,到了機場還可以不慌不忙的搭車到市區,或是在機場小晃一下。
 亞洲航空的初乘印象還不錯,當然親民的價格是重點。未特價的來回票價約台幣4100元,特價時則可以買到2000~3000元左右的票價,如果將來回票分開買又可以省下幾百元,對於度小週末或是以曼谷為中心打算自助中南半島諸國的人來說,亞洲航空會是不錯的選擇。
IMG_1404_調整大小.JPG
IMG_1224_調整大小.JPG







補充:2010年3月前的泰國觀光簽證免簽證費,原價1100元。 

2009年10月1日

記憶就是一場惡夢─《惡夢》

《惡夢》適合的讀者:能接受難以區分善惡角色的讀者

在很多小說中,正、邪是絕對立的兩方,透過作者對於正義與邪惡的詮釋,才能看到生命中難得可貴的犧牲與正義感。還有一些小說,正義、邪惡相互滲入,變成好人有惡相、壞人有光明的一面,在這些不能量化的價值觀裡,難以參透正與邪的數值。因為不能以數量與比例呈現,就寫人物偶來的壞心與好意,或者寫內心的掙扎驚惶,以此表現正邪中的模糊地帶。

 

惡夢》是一本將惡人置於模糊地帶的小說,寫惡人出獄後重見天日的慘況。小說套用一人犯罪、終生犯罪的普遍世俗觀,表現出罪人無法脫離過往的窘境,意即當一個人想繼續往前走時,卻時時被冠著年少過錯的枷鎖,他的腳步自然蹣跚,於是他的過去和未來都是一場無法醒來的惡夢。
惡夢  來源
《惡夢》描寫兩名少年被控性侵害與殺害少女而入獄服刑,因被害人眾多,時間地點疑點眾說紛紜,於是案件未能結案,留下了不能解釋的巧合,這對於被害人家屬無疑是痛上加痛,所以被害人家屬在13年後其中一名少年犯唐納假釋出獄後,討伐並揚言以暴制暴,再加上一樁類似命案再次發生,唐納開始被過去與現在追逐,再次墜入無底深淵裡。另一方面,當初辦理這件案件的法蘭克埃德,退休後卻陷入沒有找到被害人的自責中,退休後的他決定將不論是生還是屍體的被害人帶回她父母面前。


小說的視角分成兩部分,一者是假釋犯唐納,他在出獄後被情勢所逼,不得不隱身在城市裡,卻遇上了愛慕的女性,她的過去和他的過去有相同點:他們的過去一人是加害者、一人是被害者。另一部分是法蘭克埃德,被惡夢纏身的他選擇與過去搏鬥,試圖找到蛛絲馬跡以解決多年疑雲。就在埃德明查暗訪之際,他的行動暴露出弱點,兇嫌以他的女兒做為戰勵品,讓埃德的惡夢成真。惡夢在小說中具有重要承上啟下的作用,甚至有點宿命難逃的意味在。小說剛開始就由埃德的惡夢開始,再以惡夢的實相做結,因此在一條名為唐納與一條名為埃德的生命刻度上,往後都會被以不同型式的惡夢糾纏,直到死去。

 很意外的是作者加入了被害者的惡夢,她的惡夢並非發生在半睡半醒間,而是留在她身體上的瘡疤,這些外在傷痕會隨年歲而消失,但是生理上的傷卻不會。一進入記憶模式,這些受虐過程就與電影一樣播映,雖然傷者有保護機制會故意遺漏部分細節,或者藉由受創後的失憶暫時逃避身為受害者的事實,但是這場惡夢不會因此減弱或清除,它一直會在知曉這件事的腦裡,包括警方、親屬、兇嫌、發現者、報案者等,永遠不可能被劃下刪除號。

 小說的內容深沉,重重的夢魘宛如壓制住小說角色和讀者,在揭曉悲劇與真相大白之時,才使用被害者的視角,一如過去13年的被害者,只有在警方重回現場時,這些生命才被記憶起,這在警方與其他民眾的眼裡這是自然,當生命已逝就由旁人詮釋,對被害者家屬卻是心如刀割,因為他們也不得不回歸正常生活、扮演忽視被害人是自己親屬的角色,甚至倖存的被害者也不得已放下他生命的重創,因為他不能在他的生命裡一再將自己視為永遠的被害人,但是這場惡夢還是存在。這樣的觀點是卑劣且殘忍的,作者也許也察覺到這點,所以《惡夢》的結尾餘韻稍弱,在收束時留下了極大的空白,似乎還有點草率,對於令讀者有點失望的結束,但不妨以慶幸的角度試想:因為自己不是千千萬萬被害者中的一名,所以很難寫出如記實小說般的暴露、坦蕩與誠實。

2009年9月12日

關於後悔這件事─《不適合少女的職業》

《不適合少女的職業》適合的讀者:第一次閱讀櫻庭一樹作品的讀者
 
比起《赤朽葉家的傳說》,《不適合少女的職業》顯得易讀許多。《赤朽葉家的傳說》是有點馬奎斯《百年孤寂》的味道在,製造家族飄飄蕩蕩、家族影響宛如幽靈纏身的那種意境,家族世代的傳延是重點,《赤朽葉家的傳說》又卻獨鍾女性思維,撥開女性的腦殼剖思,充滿女性的行動與意識,以女性串起家族,再加上日本式的神話,用女人的角度來敘述時代變化的現實面。我的第一本《百年孤寂》被去中美洲自助旅行的姊姊帶走,在台灣我讀得不耐,在中美洲的姊姊卻是感動得幾乎落淚,由於人時地利人和兼具,於是這本書跟著作者的生命、小說人物而行,目前在中美洲的自助華人手裡流浪,看過的華人皆在書上簽名。正如馬奎斯《百年孤寂》的難以咀嚼,讀《赤朽葉家的傳說》同樣需要一點生活意境或者耐性,所以這本書不是那麼近人、也不是那麼好讀。
不適合少女的職業 來源
櫻庭一樹(Sakuraba Kazuki)的新中譯本《不適合少女的職業》與《赤朽葉家的傳說》相較起來,短小輕薄,主題也不若文案黑暗,故此書較適合初次接觸櫻庭一樹的讀者。文案上的「野蠻、冷酷、令人心痛不已」字眼,其實在小說中並不特出,更多的是關於孤獨、被教唆者與教唆者之間的關係。

《不適合少女的職業》的故事是描寫13歲的大西葵帶著面具活著,她在學校扮演著嘻嘻笑笑的學生,回到家後卻得撕下笑臉面對家中的怪物。怪物是她酗酒無能、無所事事的繼父,繼父變成她和母親腦中的毒瘤,於是她希望他消失甚至死掉。班上的圖書委員宮乃下靜香發現了大西葵的秘密,靜香策動了讓大西葵繼父消失的計謀,但是她也開立了條件,報酬是大西葵也要幫忙靜香完成某件事。
 
小說的色彩其實並不冷酷,而是被害者與加害者的故事。13歲的大西葵被家裡的繼父所圍困,困住她的並不是家暴虐待行為,而是來自被外人識破的尷尬、回到家打開家門聞到酒味、在家聽到繼父酒醉喃喃的無奈,所以她迫於找到一個方法解決外來與內裡相衝突的場面,而宮乃下靜香自己找上了她宮乃下靜香的故事礙於劇情發展而不洩漏太多,但是兩人都是為了假想的「幸福」而行動,但是她們最後有沒有得到「幸福」呢?從書名《不適合少女的職業》來推敲,答案呼之欲出。

櫻庭一樹擅長寫女性,在這本小說中作家所寫的是後悔的女性。雖然文句刻意年輕化,有時也帶著輕小說似的俏皮口吻,試圖以稚氣年輕遮蓋作者的
老沉,不過這點作者並沒有成功,可能是作者的失誤或刻意,作者想寫的是關於被逼急、被慫恿、陷入兩難中的女性,從開始的毅然決然到最後的懊惱無助,主角大西葵蹣跚的踏入成人勾心鬥角的世界,最後沒能全身而退,可以聯想到年輕女性的小團體以及莫名的密友約定,於是許多人都曾經是那個少女。


 
因為《不適合少女的職業》不是黑暗的成長小說,也沒有加入太多推理,《不適合少女的職業》可當作一般小說來閱讀。小說的推理成分很少,只有在大西葵幫助靜香的部份有出現少許推理場面,靜香這個角色是結果的促成者,也是大西葵崩潰的原因之一,關於宮乃下靜香,在外型與作為速寫上的確都比女主角來的出色,提供讀者許多類似漫畫動畫似的想像。

2009年9月6日

墨爾本─State library

初到墨爾本,如果想找個地方上網找資料、或者向家人朋友報平安,State library是個不錯的選擇。

 
State library位於市區的Swanston Street上,就Melbourne Central Station附近,坐免費的city circle電車或火車都可到達,交通極為方便State library外觀雄偉,建築採用復古的設計,加上一大塊綠地,佔地廣大。圖書館外的草坪常有人躺著休憩聊天,全然是全民的約會去處之一。

 
圖書館內可以無線上網,也有免費電腦可以使用,一人可使用15分鐘,人多時需排隊等候,缺點是網路實在很慢,大部分時間都在等網頁開出來而非上網,但是對於只是想向家人說聲平安到達和近況的旅人而言,State library的資源已經相當夠用了。
State library
State library
State library

此圖書館的使用率極高,許多外國學生如台灣、中國、越南、韓國、印度學生都會進來讀書或討論,本地學生也不少,也許是有不好的前例,進去時門口的警衛/保全會詢問帶著較大隨身包包的人有無攜帶水或食物,有些警衛/保全則會請民眾打開包包做檢查,所以請勿攜帶水或食物進出。

 
圖書館內尚有展覽、遊戲室(wii、電視遊樂器和幼童玩具等)、棋室、閱讀空間等,不管是做為公共空間或是旅人景點,State library都是一處讓人留連的地方。

 
State library詳細資料可參閱http://en.wikipedia.org/wiki/State_Library_of_Victoria 

2009年9月2日

當遊戲成真─《飢餓遊戲》

《飢餓遊戲》適合的讀者:不排斥以生死戰為主、青少年感情為輔的小說讀者

 
在一些擁有類似題材的小說中,《飢餓遊戲》是一部不錯的作品,然而正如小說所注目的遊戲、觀賞、娛樂性質,《飢餓遊戲》的焦點不是血腥亦不是暴力。

 
飢餓遊戲》描寫北美洲廢墟中的國家「施惠國」分成12個行政區,12個行政區各自擁有不同社會階級的屬性,12個行政區環繞著一座都城,都城強迫行政區每年抽簽抽出12歲到18歲的少男和少女,讓24位少男少女變成節目實鏡秀的主角,電視節目轉播他們投身在「飢餓遊戲」的實況。女主角是16歲的凱妮絲,為了妹妹自願加入遊戲,她活下來的方法只有贏過其他23位競爭者,不只是輸贏的問題,遊戲事關生死
 飢餓遊戲 來源

此書主題看似與日本名作《大逃殺》極為相似,其實不然。《大逃殺》的背景是憂慮,這種憂慮包覆著成人和青少年,使故事走往青少年反抗成人控制、成人害怕叛逆青少年的對立面。在小說中的幾位學生各自擁有來自家庭、學校、同儕的負面壓力,這些生活回顧是他們活下去的理由,也是他們仇恨與力量的來源,殘酷的生活使他們在「新世紀教育改革」法案( Battle Royale)中爆炸開來,進行更為血腥的生存法則。《大逃殺》雖另名為生存遊戲,但是更接近於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生物理論,42名學生等於是被日本社會隔離,大眾只會看到最後一名生還者的驕傲或狂亂、些許過程,而非競爭的細節。隔離角色、以荒島為佈景,小說獨獨透過北野武所飾演的角色「進入」內部,但是他還是不能掌控結局;政府雖有增加禁區、控制頸環爆炸的權力,但是政府也只是外圍的柵欄,內部的生存戰爭是由學生自己控管,在這樣備受限制又萬分自由的生存戰爭裡,才會激發人的善念、消極或殘忍。

 
《飢餓遊戲》的背景雖也是被迫互相屠殺的過程,但是角色在這個生存遊戲裡顯然多了許多掌控權。在《飢餓遊戲》中,每個參賽者所有的動作、表情、對話,都會透過轉播呈現在大眾眼前,大眾擁有給予參加者支援物品的可能,參加者也有「演戲」以獲得觀眾支持或操控觀眾情緒的自由,所以在看似隔離、荒島的包裹下,《飢餓遊戲》的角色反而能在被限制中控制外界的大眾,使自己變成觀眾期待的倖存者,個人收視率與支持度的提升,遊戲設計師就不會讓角色在鏡頭前太快死亡,因此遊戲中充滿變數,遊戲規定隨參予者、觀眾、遊戲設計師而變動,遊戲內部與遊戲外是相通的,雙方都參加了遊戲,所以與其說是生存遊戲,不如說是限制級的真人實鏡遊戲。

 
由於《飢餓遊戲》的參加者擁有了更多選擇、訓練、自由,使小說出現了偏移。參加者雖然身在遊戲中,卻能藉由外表、能力、態度使自己的勝算更大,如凱妮絲玩了一場表面的淒美戀曲,以此博得觀眾熱淚,灑狗血的戀愛情節變成凱妮絲的生存策略,也變成小說的包裝。

 
小說在真人實鏡遊戲的外殼下,顯然加入了青少年感情,在遊戲的過程中,發展亦真亦假的友情、愛情,雙方可能在無意間接受了他人的惡意,也有可能忽略了他人的真情,所以在生死戰爭裡,男女主角間的互相猜疑轉向感情發展。感情不免削弱了生存死戰的現實面,而趨向了一般大眾喜愛的感情戲碼,更何況感情戲碼中還可能存在未知的變數,第三者、友情愛情難以區分的情節即有可能成為後續故事的發展路線,所以身為第二層的觀眾,別於小說中觀看遊戲的觀眾,其實也同樣在進行一場投票與支援。

2009年8月27日

澳州住宿

這次自助去了兩個國家三個城市,包括越南胡志明、澳洲墨爾本與雪梨。越南胡志明是住越南航空招待的過境旅館,澳洲墨爾本與雪梨則是住住客來自各國的背包客旅館。


 
選擇這一家是因為價格便宜,而且寄信詢問時答覆迅速。當時透過hostelworld訂房,寄信去問一晚25澳幣與一晚17澳幣的四人房dorm有什麼不同,旅館回覆後者是沒有窗戶的,個人覺得少了窗戶省8塊,自然選擇沒有窗戶的四人房,不過現在hostelworld上已無17澳幣的選擇了。Urban Central墨爾本市中心的邊緣,走到市中心約為15~20分鐘,也可搭電車(112)到達,旁邊有小超商、對面有麥當勞,如果都用步行取代電車,會經過亞拉河畔,沿岸風景優美。
IMG_1002_調整大小.JPG
IMG_0796_調整大小.JPG


 







Urban Central的優點是四人房的空間很大又乾淨,有個人的床頭燈,個人櫃子也很大(須自備鎖),雖無窗戶但是還算通風。每一層樓都有個小交誼廳,搭電梯、出入房門要有房間卡,共用衛浴時常有人清掃,一樓有廚房、飯廳,早餐有免費的牛奶、榖類玉米片等,還有全天供應茶、咖啡、米和義大利麵(須自己煮熟),對於熱愛與來自各國自助客交流的旅客而言,Urban Central是不錯的選擇,住客以歐美澳人士居多,亞洲客極少。缺點是位於二樓的房間可能會被週末旅館開party的音樂弄得整晚不得眠(就是在說我自己),我在入住第二天就遇到旅館開party,半夜一堆人在走廊上聊天,而同房的是三位年輕白人男性,三人玩到半夜3點才進房睡大覺,被他們一吵當天自然是精神不濟,對於注重睡眠的住客如果想要一夜好眠的住客應選高樓層。另外旅館附近入夜後人煙較為稀少,且亞拉河畔附近常有遊民與醉漢,建議晚上太晚回去時還是搭乘電車比較安全。

第二家:雪梨Wake Up! Sydney Central

IMG_1092_調整大小.JPG
這家位在
Central Station的附近,就在雪梨YHA同一條街上,交通相當方便。附近有一些華人、韓國人開的店,食物與生活必需品都比較便宜。Wake Up! Sydney Central號稱是全雪梨最棒的背包客旅館,當時想背包客旅館還能好到哪裡去,但是一到旅館,外觀與大廳的確讓人驚豔。

這家優點是共用衛浴乾淨寬敞,每一層都有廚房、餐廳,每一層的交誼廳有液晶大螢幕,晚上會播放電影,在這家我就重看了侏儸紀公園3和阿甘正傳,住客仍以歐美澳人士居多。缺點電梯房間鑰匙卡常常失靈,像我第一天入住時就在門外卡了快5分鐘進不了房門,最後一位外國男生經過出手相救,幫我試了10幾次才成功。另外就是這間是10人混合房(1晚28澳幣),10個人的行李堆在一起自然比較雜亂,個人空間比較小,房間設備也比較缺乏,如房間內的大燈太暗,入夜後只能用來發呆或睡覺。
IMG_1093_調整大小.JPG
IMG_1020_調整大小.JPG
IMG_1161_調整大小.JPG










第三家:墨爾本 vichall 

這家位於墨爾本市中心的Russell St,在Melbourne Central Station、state library(大推這家圖書館,日後再介紹)的附近,交通相當便利,生活機能更是優質,直接到Melbourne Central Station底下的超市或餐廳買食物即可。
IMG_1178_調整大小.JPG

這家住房和廚房分成兩棟,出入同樣要房間鑰匙卡,我住的是六人混合房(一晚24澳幣),優點有個人櫃子(須自備鎖)、床頭燈,浴室為共用式的個人間,乾淨且設備新穎。缺點是短期住宿押金太高的問題,我住的當天櫃檯一位澳洲男告訴我如果付現是要付押金澳幣100元(我還重問了一次以免聽錯),以上兩家是10~20澳幣,所以我直接要刷卡付費而非付現。另外就是六人房稍小,如果同房間的人行李很多,可能會更顯擁擠;小缺點上廁所的空間稍小(坐馬桶時),身高167的我有時頭會去撞壁;房間通風稍差,晚上會覺得有點悶熱。

 
這三家住宿未必是墨爾本、雪梨最便宜、生活機能最好的背包客旅館,但是對於有意去墨爾本、雪梨自助或打工遊學的精打細算旅人來說,這三間旅館可以列入考慮。若是講求個人空間與度假享受的旅人,建議還是找星級旅館或是一晚100澳幣左右的旅館。

2009年8月25日

越南航空

這次在越南胡志明轉機,目的地是澳洲墨爾本,由於比其他家航空便宜至少3千元,而且轉機時間超過7小時有安排市區旅遊或過境旅館,加上到達墨爾本時間是當地的上午,時間之便與金錢之利,於是我選擇了越南航空。
去程是在中華航空櫃檯辦理登機,回程則是澳洲航空櫃檯(Qantas)代為辦理,越南航空沒有獨立的櫃檯可以作業,台灣飛胡志明、胡志明飛台灣略通中文,胡志明飛墨爾本、墨爾本飛胡志明就只通越南文、英文了。
IMG_1181_調整大小.JPG









對於越南航空的評價,網路上評價是兩極化,個人是覺得越南航空服務普通,餐點也普通,娛樂設施在機上幾乎等於零,而且可以感覺到空服員對待外國人與本國人(越南人)兩種不同的態度,空服員對越南乘客大多沒有太多耐心。

台灣飛胡志明、胡志明飛台灣這兩段的乘客大多是台灣男性、越籍配偶、台越小孩,不管是去程還是回程,我的前後左右坐滿越籍配偶和小孩。胡志明飛墨爾本、墨爾本飛胡志明則以旅客居多,整體仍以越南籍客人為大多數乘客。
在胡志明飛墨爾本、墨爾本飛胡志明(越南航空的航點雪梨、巴黎等應是類似)乘客只  剩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不只是個人位置寬敞很多,跨夜航成時我一個人還可以躺在一排五人座的椅子休息,也可以感覺到空服員比較輕鬆親切、有笑容。

去程稍在胡志明停留,回程則是搭機加轉機搭了約13個小時,所以回程在機上吃了三次飛機餐,一整天就是上一餐還沒消化完,空服員又推餐車出來送餐的養豬之行。

以下為越南航空飛機餐:
IMG_0693_調整大小.JPG
IMG_1183_調整大小.JPG
IMG_1184_調整大小.JPG
 

2009年8月24日

胡志明初印象

8月出國自助了一趟,但並非之前所寫的亞洲航空特惠機票的曼谷。這次是利用轉機之便,途中到了越南胡志明市一遊,透過越南航空與旅行社的轉機落地簽證手續費5美金,不需越南簽證,因此護照上又多了一國的出入境章。

越南出入境制度改變,然而有些海關人員卻是一國好幾制,有些人會收走海關單,有些人卻未收去。我雖是轉機、待過境旅館,但是方式與入境越南一模一樣,因為胡志明過境旅館不在機場內。

我一下機就有專人帶著辦轉機落地簽證,莫名奇妙的跟著對方走,填完入境單與健康証明表,對方叫我坐在一旁等,對方排隊幫我辦證件,然後對方招招手叫我跟著他走,出了境到了機場外又有專人開車來接,就被莫名奇妙的帶往過境旅館,因此Arrival-Departure Declaration(海關單)入境越南時會蓋章,入境時在護照上有蓋入境章、出境也有蓋出境章,出境時並未收回海關單,也沒有收取離境稅,我等於是花5美金跨到越南境內。 
過境旅館.jpg
過境旅館的浴室.jpg











過境旅館(我住的是位於第五郡的arcenciel hotel,可點開連結)還包含免費的午餐,還在旅館遇到了幾個從法國、西班牙、丹麥等國自助回來的台灣自助客。我的行程與他們不同,他們是下午三點回台灣,聊了一下法國與西班牙自助狀況,他們回去補眠,而我就出旅館閒晃了。


雖然是過境旅館,但是可以出旅館,因此我請了過境旅館櫃檯幫我叫計程車。久聞越南計程車愛刮觀光客的錢,因此事先問了旅館櫃檯大約的費用,去程是坐Mai Linh38 26 26 26的車,司機跟旅館合作不敢少找錢與繞路,回程是在路上招車,結果繞路被我發現,趕忙跟司機抱怨,司機還不承認,且下車時又少找錢,回程比去程多了1萬多越南盾,1萬多越南盾是小錢,問題在於司機不誠實。

 
胡志明的景點集中,走起來雖然不遠,但是胡志明的空氣很糟、路上的機車暴衝,在市區逛街並不舒適。逛了幾個點便覺得快要窒息,便搭計程車回旅館梳洗休息,果然臉上一層灰,梳洗完畢等專人帶我回機場。
聖母院(Notre Dame Cathedral).jpg
聖母院.jpg











聖母院(又稱紅教堂,Notre Dame Cathedral )位於胡志明市中心,在百貨diamond plaza對面,建築由紅磚所造,教堂前有聖母瑪麗亞雕像,教堂內則有彩繪玻璃。此處的外國遊客非常多,表示聖母院成為胡志明市的代表性景點之一。

 
郵政總局(General Post Office)在1891年正式啟用,是於1886至1891年興建的建築,同樣是外國人聚集之地,靠近門口的椅子常有外國人縮在那裡寫明信片,內有販賣紀念品。。在此處可買郵票,寄回台灣的郵票為8500越南盾,紀念品販賣處有賣單張和多張的明信片。
郵政總局內部.jpg
聖母院內部(1).jpg









 


diamond plaza位於紅教堂對面的百貨公司,算是胡志明大型的名牌商品百貨,拿台灣的新光三越、SOGO來比較此百貨自然會覺得diamond plaza小且普通,價格也不是很親人在機場換了40萬越南盾,計程車錢花掉約13萬,剩下的花在郵票、明信片、罐裝水和一些小東西,剩下約一半。

初訪越南,對胡志明初印象其實沒有很好,在街頭被灰塵、(機)車潮與喇叭聲吵得煩躁不堪,回旅館雖是位於6樓,仍可聽到街頭的喧鬧聲,小寐之際還會被突然的噪音驚醒。現今胡志明絕大的景象與歐洲殖民色彩、浪漫風情扯不上邊,觀光景點內的井然有序與街邊景象完全搭不上,與電影「戀戀三季」(Three Seasons)中美麗又哀愁的西貢是兩個不同的世界。

diamond plaza.jpg
郵政總局(General Post Office).jpg
聖母院內部(2).jpg

 



2009年8月23日

祂的理念與人的教會:《第三祕密》

《第三祕密》適合的讀者:對《達文西密碼》風潮尚未失望的讀者
 
在《達文西密碼》大賣之後,打著《達文西密碼》一書名號的小說不少,其中不乏跟風作品,宗教陰謀變成這類小說企圖翻案的主軸。
 
《第三祕密》也是隨《達文西密碼》風潮而出版的作品,雖然並無書腰上「不要在深夜看這本書,保證失眠到天亮!」這般誇張,然而是這類小說中少見具有些許閱讀深度的作品。小說內容描述1917年在葡萄牙的法蒂瑪村,聖母馬利亞在三位孩童面前現身,並且向孩童透露了三個祕密。這三個秘密中,第一個秘密是地獄的景象,第二個秘密是關於蘇聯共產黨與宗教問題,第三個秘密則是顛覆天主教的教義與觀點的大翻轉,所以第三個秘密被鎖進梵蒂岡檔案館,教宗過目後也大驚失色,第三秘密到了2000年才公開,內容用語晦澀,教宗克勉十五世為了查明真相,於是派了形同父子的教宗祕書科林米契納神父調查,在調查過程中,不但與垂涎教宗寶座的國務卿瓦倫德瑞亞交惡,秘密真相還有可能帶給天主教更大的危機。
第三祕密  來源

《第三祕密》如同《達文西密碼》風潮之後的一些作品,重點在女性身上。此類小說無非關注耶穌是否有子嗣、伴侶,不然就是探討祂與抹大拉的馬利亞之間的種種可能,或是質疑聖母瑪莉亞處女生子的敏感話題。不少作品拿抹大拉的馬利亞來做發揮,延伸到耶穌神性與人性間的天人交戰,甚至觸及宗教的神人之分議題,因宗教將無性生活當做純潔虔誠的象徵,祂做為宗教形象,所以不能存在任何性交流,連帶連聖母也不能牽涉到性。《第三祕密》試圖打破天主教立下的權誡,不僅帶到聖母處女生子、耶穌無性生活的宗教美化,還將「祂的理念」與「人的教會」區分開來,認為「人的教會」不等於「祂的理念」。


「祂的理念」透過聖經宣揚,然而天主教創造「人的教會」,將「人的教會」加諸在「祂的理念」上,曲解祂的原意,得以壯大「人的教會」,這裡的教會當然是「男人的教會」。小說中以天主教中的男女宗教神性之分、神父結婚與宗教虔誠、墮胎與節育、同性戀結婚的限制為例,質疑天主教為了鞏固宗教基石,將聖經內容轉成符合自己教義的觀念,立下男性擔任神職(還包括教會權力樞紐的位置都由男性獨佔)、神職人員不能有配偶伴侶與子女、一切墮胎與節育行為視為反自然、女性的天職是擔當生育的容器而非自己與胎兒的母親,因此作者認為天主教是純男性化的教會,上帝是透過男人而存在。
 
在作者的筆下,天主教顯然是個厭惡性與女性的教會,然而並非純然不需要性與女性,而是饑渴之下的恐懼與反彈,甚至變成宗教醜聞,作者揪著神父發生同性性行為、神父性侵孩童的小辮子,對於天主教教義大為撻伐,認為敗絮其中的教會人士不足以發揚教義。「祂的理念」、「人的教會」的論述頗具爭議性,如果此書有如《達文西密碼》長紅加持,引起的宗教批評聲浪可能會比《達文西密碼》還要大,然而此書不如《達文西密碼》出名,但確實挑戰了天主教的教義。
 
可惜的是作者不敢斷然下筆寫出結論,可見作者還是將此書內容當做一場假設,跳過推翻天主教教義的過程,直接寫一個無限可能的結局。作者將國務卿瓦倫德瑞亞當上教宗寫成宗教末日,但是卻避開推翻宗教教義後是否會走入廝殺的嚴重問題,對於小說的這個瑕疵,作者留下「事實上,才正要開始而已」可黑可白的結束,這段話是結束還是劫數,作者並未交代,造成小說小小的遺憾。

2009年8月9日

亞洲航空台北、曼谷新航點

常常聽到有人說出國很貴,在台灣玩才便宜;或是說出國就是要享受,只要是享受就很所費不貲,其實以上一半是對的、一半是錯的。每個人對享受的定義不同,與多數習慣跟團、團進團出、吃大餐的旅客不同,對我而言,出國的快樂來自搭機的輕鬆感、在異國街頭閒晃的未知感,無須大餐也不用大飯店。

 
近日亞洲航空在台灣打出新航點,除了台北─吉隆坡這個航點外,又增加了台北─曼谷這個新航點,替不少精打細算的旅客節省不少開支。由於亞洲航空是廉價航空,使用者付費,主打是機費加上機場稅,比一般航空便宜了不少。以我第一次去曼谷的荷蘭航空來算,荷蘭航空八月飛曼谷的價格是7500上下,而亞洲航空還未折扣的價錢是4100,而且去程時間還比荷航親人,亞洲航空約在晚間9點到達機場,荷蘭航空到達時間是晚間10點過後了,如果再加上出關時間、從機場進曼谷市區時間,極有可能過12點到達旅館,相對看來,亞洲航空不只是便宜了2000多元,還讓旅客節省了一個小時的時間。

 

亞洲航空因應廣大市場需求,近日推出不少促銷活動,主打是單程只要台幣690元的大特價,因此近日背包客棧或者是泰國旅遊討論區紛紛產生一大堆的亞洲航空討論串,已有不少旅客搶到來回只要1000~2000多元的廉價機票,有些人是搶訂明年元旦或過年的行程,有些人則是想過過小週末,畢竟能以2000元上下的價格出國,不管怎麼看都算划算。


我偶然看到這則新聞,趕緊訂了兩張機票,兩人來回總共是6178元,這是包括來回機位、行李各15公斤的總價,另外還訂了一人份的來回餐點,6178元這個價錢可能與去台灣外島(如澎湖、小琉球等)的價錢差不多了,如果再加上住宿,以曼谷的住宿來看,台幣兩人一房一晚1500~2000元的價錢已經可以住到34星級的旅館,如果要節省,一人一晚4~500元的住宿也是不少,再加上車資、吃飯費用與其他花用,以同樣天數來算,其實沒有比去台灣外島貴上多少。

 
當然,亞洲航空是廉價航空,使用者付費,機上許多設施都要另外付費,機上餐飲要另外付、保險費另外付、機上娛樂另外付、選座位另外付,如果要改期、改餐點同樣要付手續費,機上服務自然也不可能如其他航空公司的親切慇勤,然而短短3個半小時左右的航程自然也不用太多服務,亞洲航空的大折扣對於旅客的確是福音。加上泰國到明年3月為止的簽證是免簽證費,馬上又省下台幣1100元。

 
以下是有圖有真相,紅色圈圈是我購買機票總花費的台幣金額:

亞洲航空

 


2009年8月2日

不得不結束─《暮光之城:破曉》

暮光之城:破曉》適合的讀者:對暮光之城系列結局感到好奇的讀者
 
(因為以下有四本小說的劇情洩漏,故此篇心得適合已經知道故事情節或閱讀過的讀者,較不適合未讀者,也不適合死忠書迷觀看)
 
暮光之城系列前三部的《暮光之城》、《新月》、《蝕》不論讀者喜愛與否,在羅曼史的部分的確頗為吸引人,在校園、異類的三角戀情中,生命與愛情同為女主角Bella的養分,愛情終結就代表Bella生命邁向枯萎,就如同羅曼史的既定公式─將愛情擺在第一順位。乍看之下,Bella對永恆的嚮往萬分自私,卻是滿足了羅曼史小說讀者的心理,補足那份對於羅曼史小說到了談情定愛、結婚就結束的截斷感,暮光之城系列的愛無限、生永恆主題顯然更能攫取讀者目光。
 
暮光之城》大抵是描述Bella與吸血鬼Edward相遇、定情的過程,《新月》則是Edward離開Bella的寒冬,然後Bella轉向Jacob尋求介於友情、愛情之間的溫暖,後來因誤會一場,Edward險些自殺,後來誤會冰釋,Edward又回到Bella身邊。《蝕》中的Bella陷入Edward和Jacob的三角難題,主軸是女主角的抉擇。隨著Bella暗嘆逐漸拉大的年齡差距,Edward對於Bella的態度也越漸強硬,兩人之間的磨合與情愛衝動製造了小說走向選擇永生或日後一死的結局。
 暮光之城:破曉  來源

從前三部的劇情看來,《暮光之城》、《新月》、《蝕》除了被提及的吸血鬼、變形者、狼人等奇幻小說的題材、些許交代背景歷史的敘述,絕大部分都是環繞著Bella與吸血鬼Edward的愛與愁。在小說中,吸血鬼與狼人勢不兩立、吸血鬼勢力分殊都不是重點,甚至是可以一筆刪掉的過場文字,這些部份若是在安萊絲、伊麗莎白柯斯托娃筆下的小說是絕對不能刪除的細緻內容,而在史蒂芬妮梅爾的暮光之城系列中,奇幻或歷史背景反而造成小說的雜亂感。作者無力書寫奇幻小說,卻想將小說跨界至淒美動人、種族征戰的大範圍內,試圖提高小說的評價、廣度與深度,書寫卻散漫無章、有如散葉,所以在羅曼史小說的圈子中,作者成功將羅曼史踏出舊有情愛的限制,然而在奇幻小說的圈限內,作者是自曝其短。


前三部的羅曼史部份可以說循規蹈矩,始終離三角戀、選擇生存方式不遠,加入兩位男角的爭風吃錯、BellaEdward的絕妙互動大致上也在純情羅曼史的邊線上,雖然偶爾作者的失誤造成細心讀者的莫名所以,如小說中數次描寫Edward常常在Bella的手掌下出現心跳、體溫,讓不少讀者對Edward的身體狀態產生疑問,Edward的常人狀態究竟是出自Bella的戀愛心悸還是吸血鬼本來有如活人,隨著第四集上市,作者對此也並沒有作詳細交代。對照電影,電影「暮光之城」略略提到吸血鬼的外表是獵取獵物的誘引工具,體溫與心跳不妨看成吸引熱血人類走入陷阱的保護色,這個解釋所以約略解決了Edward有無心跳、體溫之謎。不管吸血鬼究竟是活體還是屍體,這些小小的前後不一並不打緊,並未影響到小說前後的劇情連結,但是在第四部《破曉》打破了前三部繫起的規線,將小說打散,擊破了前三部框好的劇情結構。
 
《蝕》已走上愛情決擇與生死決擇,Edward對Bella開了條件,讓Bella得以面對她所期待的永恆。《破曉》則以兩人的婚事為開頭,然後Bella懷孕、生產瀕死、變成吸血鬼、交代Jacob情緣、吸血鬼之戰,在以上看似毫無問題的情節中,卻大剌剌的與前三部所立下的契約對抗,形成前三部與第四部的鋪寫斷層,前後兩者的安排宛如兩位作家所構出的細節。
 
第一:前三部小說的性慾情節隱而不露,只見吸血鬼對血液的飢渴,卻幾乎未見吸血鬼的生理需求,性慾彰顯的部份幾乎交由Bella主動。到了《蝕》,兩人的結合勢必帶到情慾,小說卻一反前三部中Edward的將「成為吸血鬼」等同於「失去童貞」的嚴厲態度,不顧對方安危而發生關係,這麼一來,Edward先前的保守、理性完全失去作用,更遑論突然坦白起來的情慾描寫,先前避談的吸血鬼性慾突然在《蝕》一個個冒出來,甚至變成吸血鬼家族成員相互取笑的話題,也許這也是Edward對Bella有所「保留」的部份,但是所造成的大變已讓amazon上砲聲隆隆,讀者紛紛質疑兩人的「性」有無必要。之前被視為全球青少女愛情讀物的暮光之城系列,包含男女鍾情、溝通、壓抑、舒解、轉移幾個階段,到了《蝕》雖有婚姻做為護航,但是多餘的性描寫只造成讀者的不解,而且這部份幾乎全為贅字贅句,不隱約也不露骨,毫無特色可言。
 
第二:兩人的情慾產物為Renesmee,雖然這部份書寫猶如異形破肚而出,然而Renesmee的作用是帶起吸血鬼家族與狼人/變形者一族更緊密的連結,也是Jacob「命定」的對象,然而小說除了描述她出生的駭人景象外,Renesmee的個人特質完全被參雜的吸血鬼勢力糾紛所拆解,變成一個貼進超能力者而非吸血鬼與人類的混血兒,失去了作者「創造」她、Bella以生命保她的用意,正如amazon上的惡評,Renesmee這個角色可有可無。 
第三:作者希望製造一場團員和樂的喜劇收場,所以讓三角戀中的輸家Jacob有了「命定」的對象,這個對象剛好是Bella
Edward的女兒Renesmee,也許是基於作者的愧疚或者是讀者的期盼,Jacob終於有了情感寄託,不過這部分是作者為交代而交代的部份,完全失去「命定」的可貴。Jacob擁有不少支持書迷,他個性中的暴怒、不安與犧牲特質正是他迷人之處,然而Renesmee的出現頓時讓他成唯一隻溫順的家犬,當失去書寫光采的Renesmee遇上Jacob,連Jacob也連帶黯然失色。
 
第四:Bella因瀕死所以Edward不得不讓她成為吸血鬼,看似合理化Bella脫離人類的部份,但是過分強調Bella「天生」就該為吸血鬼的天賦,甫成為吸血鬼,就捕捉到自己隱藏的吸血鬼潛能,與Bella「生前」的身體體能完全不符,如果Bella與生俱來就有當吸血鬼的能力與命格,她之前為永生而與Edward所爭論的「成為吸血鬼」一事就失去意義。Bella成為吸血鬼後不只是體能驟變,性格也受影響,產生些許被吸血鬼血性所滲透的情性,但是絕大部分都在她自己掌握下,對於這樣一個如此適合成為吸血鬼的前人類,小說前三集的人類、吸血鬼擇一的難題,宛如一場鬧劇。
 
小說內還有許多缺失,包括Edward的失控、莫名奇妙的吸血鬼之戰、無聊的婚禮安排等,還有不少讀者提到書中的價值觀問題,除了婚姻等同可行性愛的等號外,還有Bella寧可為生子而死的古代婦女婚姻觀、Edward心急之下誤以為Bella只是想要孩子所說出類似「孩子父親是誰都可以,是只要她活著,所以希望Jacob來取代自己」這種令人咋舌之語,種種謬念都讓《破曉》失去原有光澤。
 
眾多缺點讓破曉》變成amazon許多原書迷只打上一顆星,一顆星的評價在這集大幅增加,雖有不少死忠擁護書迷,也難以反駁一顆星的批評聲浪,許多書迷無法理解作者的安排,也無法融入作者所編寫的情節中,如果一部羅曼史無法讓讀者產生嚮往、感動或心痛,這樣的羅曼史自然不是成功之作。對照前三集的閃耀,《破曉》為交代而交代的情節不能滿足大部分的讀者,也許《破曉》會大賣,但是《破曉》成了暮光之城系列中的遺憾。 
關於amazon上的一星評價請看:
Breaking-Da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