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下電影心得文章中會避談劇情,盡量避免干擾觀影者的期待心態;有些則背其道而行,大剌剌講述電影的起承轉合,不管有無提示讀者此篇文章洩漏電影內容,絕大多數的電影都有個結局,這個結局是大眾認同的。有些電影則完全自由心證,不同的觀賞者可能會採用不同的解釋,那些解釋剛好都能自圓其說,還有一些很難被歸入有結局或多解釋的電影,就觀賞者的角度是偏向「沒有結果」。
前往南韓自助之前,聽取自助玩家的意見,翻閱幾本自助旅行書籍,書中有不少介紹南韓愛情電影、韓劇中主角們走過的景點,然而「情定大飯店」、「冬季戀歌」等的經典場景對我而言都不是重點,因自己對南韓愛情電影、影集興趣缺缺,只怕看了不只對景色毫無印象,只有催眠效果,又完全無法想像自己找裴永俊人形立牌合照傻笑的模樣,所以我轉而去找感興趣的南韓電影。
奉俊昊和朴贊郁是我很喜歡的南韓導演,當然還有金基德,但是金基德的電影是需要長時間琢磨,異色的部分和前二者又極為不同,奉俊昊和朴贊郁存在的幽默則是較為類似,但是這種幽默絕非惹人發笑,而是化解哀傷的苦笑。
朴贊郁以「復仇三部曲」的「復仇是我的手段」、「原罪犯」、「選擇」揚名全球,以風格取勝,「復仇三部曲」的內容極為駭人,觀賞後會讓人陷入情緒低潮,這樣的18禁電影與其它莫名被歸類限制級的電影有極大區別,復仇的手段與復仇的心態同樣令人膽寒,要看觀眾如何消化本身的恨意。
電影畫面逼真,主角吃活生生的章魚、拔門牙、剪舌頭等的血腥畫面到反道德的亂倫、以暴制暴的行徑,跳脫現實規律,因此觀眾認為這是假想的生活,但是也有另一派意見,有觀眾認為這是對南韓往昔與現今的隱喻,「原罪犯」稍為明顯,「原罪犯」中被關了15年的吳大秀(崔岷植飾演),是在1988年被關,在2003年7月5日被放出來,出來後別人向他尋仇、他自己也去復仇,剛好南韓大約在1988年走向民主,「被關」的意義耐人尋味。
(以下內容有情節洩露,建議看過駭人怪物和殺人回憶的讀者再往下看)
奉俊昊的電影「The Host」(另翻譯為駭人怪物、漢江怪物)和「殺人回憶」,與朴贊郁的電影同樣具有哀傷的幽默感,前者的電影比較依附現實,「殺人回憶」與「The Host」剛好是南韓社會的對比,一者是1986年左右韓國警方對於科學辦案的束手無策,一者是南韓經濟起飛後的環境與就業窘境。
就自助而言,「The Host」有許多首爾現今風情,剛好自助行程已排定「漢江遊覽」,與許多電影情境不同,看了「The Host」並不會對漢江沿岸產生怪物突然跳出來的恐懼感,因「The Host」中的怪物雖是在漢江中出現,但是電影並不是以怪物為主,怪物不過是串起黑色喜劇的商業賣座特效造出的環境魔物,真正的主角是戲謔的中下層家庭,親情的凝聚在面對不可力抗的衝擊,力量大過無可奈何,這裡的力量是怪物之於人類、美國之於南韓,面對怪物的來襲,「The Host」的處理方式採取融入真實新聞,「The Host」的取材來源是源自美軍研究員擅自將甲醛倒入漢江的醜聞,而《紐約時報》曾評論道「駭人怪物」是當年坎城影展最好看的電影,「The Host」的確給了美國美軍迎頭一擊,而對方可能還看著電影嘻嘻笑,渾然不知這部電影對西方怪物的諷刺與轉化。
圖片來源
「殺人回憶」是奉俊昊的第二部電影,是改編發生在韓國1986年京畿道小鎮上所發生的連串殺人強姦事件,而這名兇犯至今尚未落網,被害者的死亡狀態是被自己的內衣內褲綑綁後姦殺,死者私處甚至被兇手塞入異物,變態兇殘震驚韓國社會大眾,警方成立專案小組調查姦殺幕後,片中飾演當地員警與從漢城來的員警呈現強烈對比,科學根據辦案同樣動搖京畿道小鎮上的警民,剛好此時韓國也是正面對新舊轉變,電影中的城鄉差距表現絕佳的社會寫實層面。如果將此片題材交給西方導演拍攝,電影可能著力在後設者推判兇手為何人的點上,或者賣弄暴力,讓這部片從社會寫實走向血腥色情,這些姦殺片段只是現實發生過的一小段,電影所要的是爆出「成為懸案」這件悲劇。
因為是「懸案」,所以電影留下視角的無限可能性,意思就是走入「沒有結果」的尾聲。電影留下原本在京畿道小鎮上擔任員警轉業後的餘韻,過了幾年,員警變成推銷員,當他重回到那個令人憤恨無助的陳屍地點,他探頭看看那個悲劇的開始,當他正在檢查回憶時,一位小女孩告訴員警之前也有人來看過,從這裡開始即是電影的高潮,這個來看過的人是從漢城來的員警或者是當時參與的相關人員不得而知,要看觀眾怎麼看待懸案的分枝,我所認為的分枝是代表兇手重回作案現場,兇手去重溫「殺人回憶」。
如果選擇兇手的「殺人回憶」,而非員警與相關人士旁觀這場「殺人回憶」,這部電影所呈現的焦點就不是針對南韓與他國觀眾了,很明顯觀眾思緒都是走入「沒有結果」,往電影內容推敲,兇手被分裂為千百個可能,沒有人能明白指出哪個是嫌疑最大者,所以這部電影要拍給誰來明確回憶?不只是電影中假設的那個回到殺人地點回憶的兇手,這部電影極有可能是拍給那位活著的兇手本人觀賞,提示這位兇手不管過了多少年,案件在南韓引起的喧然大波沒有被完全遺忘,就算過了法律時效,因為「殺人回憶」這部電影,這案件會被後來的觀眾記著。
劇情後來警探要小女孩形容那人模樣的原因,小女孩的回答是那人長相「普通,長的很普通。就像一般人一樣。」有觀眾認為這代表兇手即是普通路人的絕望感,而我認為這對觀眾而言是份提醒,因「殺人回憶」的兇手即有可能就是身邊的普通人,當驚覺兇手就在身邊的可能性,「殺人回憶」就造成了電影外的驚悚,當驚悚不是透過電影情節傳達時,這才是真正凍到身體內的寒冷。
網頁
▼
2008年8月27日
2008年8月19日
迷魂殺陣/機械師:靈魂的重量
克里斯汀貝爾(Christian Bale)演出「開戰時刻」、「黑暗騎士」的蝙蝠俠以及之後的「魔鬼終結者4」,認識他的人越來越多,而我初識他是在電影「美國殺人魔」(American Psycho),他演出內心癡狂、欲求不滿的紈褲子弟,試圖以角色表現道德平衡上隱藏的惡意,輸出觀眾看待死者、傷者是為悲傷同情還是暗自竊喜有人完成欲想之事的嘲弄意味。說實在我並不喜歡這部片,原因是我對拿著電鋸的殺人狂追著衣不蔽體、哭花掉妝的金髮美女的畫面不感興趣,當然許多觀眾喜歡看這樣的電影,剛好在電影裡克里斯汀貝爾就是演殺人狂,他在片中將體格練到極為壯碩,加上他瘋癲變態的演技,在追逐殺人的過程的確有點驚悚。
2008年8月16日
《地獄廚房》:「景探裴倫」系列
《地獄廚房》適合的讀者:想把傑佛瑞迪佛作品看完的讀者
在閱讀傑佛瑞迪佛(Jeffery Deaver)與勞倫斯卜洛克(Lawrence Block)共同參與的《違法之徒》前,我選擇先將迪佛新系列中的主角「景探裴倫」系列解決,《地獄廚房》和《血河變奏》的男主角是「景探裴倫」,其實說是「景探」是略為誇大。 來源
在《地獄廚房》中,描寫地獄廚房治安不佳、黑幫雲集的社會低層與底層,幫派份子龍蛇雜處,槍與毒品便是人群的解藥,裴倫來到地獄廚房來拍攝以此為背景的紀錄片,希望能此記錄片得到得獎殊榮與解決經濟困境,但是影片的主角卻在一場大火中變成縱火嫌犯,且有過失殺人的嫌疑,裴倫在勘查火災發生之時的來去人蹤,就意外牽扯到當地黑幫。
新系列男主角約翰裴倫是紀錄片導演,擅長電影勘景,從電影拍攝角度透視命案發生處的不合理與破壞現象,在「景探」的身分上是做到觀察而非調查,身為平凡且經濟狀況不穩定的導演,他的身價、背景、手法都與傑佛瑞迪佛作品中的其他主角相差甚遠,因此很難面面俱到,多了江湖草莽的粗獷感,少了「神探萊姆」、「真人測謊機凱瑟琳丹斯」系列的細緻與緊繃。
雖然閱讀口味時常變動,不過我很喜愛閱讀讓人緊張的小說,享受迫不及待翻下一頁以便知曉的閱讀動力,「神探萊姆」與「真人測謊機凱瑟琳丹斯」系列剛好都帶有這樣的特質,兩系列的刑案範圍與深度都很廣,有跨到科學、醫學、警界的知識鋪陳,不管那些知識的正確性與否,讀起來確實十分暢快,代表一砂礫就是一套路程,一個動作就是一個想法,將路程串聯起來就是刑案兇嫌的行動路徑,將想法聯想起動作就是刑案兇嫌的作案動機。
由於節奏與氣氛穩當,「神探萊姆」的優勢在於男主角個性、環境與刑案的相關性,「真人測謊機凱瑟琳丹斯」則在於每個人都存有想看透他人的欲望,因此兩系列不只在調查人的身處環境佔有極大的包覆性,在主角本身的性格魅力也是接近滿分,兩個系列的成功,「景探裴倫」的閱讀魅力就明顯低許多,小說情節與主角背景必須相合,因此出身平凡的裴倫不可能遇到「神探萊姆」與「真人測謊機凱瑟琳丹斯」式的刑案,也不可能跟警方太近,更不可能深入現場走格子、調查現場遺留痕跡的動態行程,他只是一介小民,因此他的案子是被圍起來的普通社會案件,就親近度這是貼近讀者的,就刺激度則相當不足。
然而也許是之前作品的描寫深刻,這系列存在不夠血腥、寫實、刺激、懸疑的材料使用問題。由於黑道爭鬥範圍的縮小,以致於是從其他系列的黑幫教父到此系列黑幫小混混的巨大差距,刑案也從智慧型犯案縮減為普通、常見的刑案,因此《地獄廚房》單看來還是還不錯的小說,細讀之下則缺少系列性的賣相。
在閱讀傑佛瑞迪佛(Jeffery Deaver)與勞倫斯卜洛克(Lawrence Block)共同參與的《違法之徒》前,我選擇先將迪佛新系列中的主角「景探裴倫」系列解決,《地獄廚房》和《血河變奏》的男主角是「景探裴倫」,其實說是「景探」是略為誇大。 來源
在《地獄廚房》中,描寫地獄廚房治安不佳、黑幫雲集的社會低層與底層,幫派份子龍蛇雜處,槍與毒品便是人群的解藥,裴倫來到地獄廚房來拍攝以此為背景的紀錄片,希望能此記錄片得到得獎殊榮與解決經濟困境,但是影片的主角卻在一場大火中變成縱火嫌犯,且有過失殺人的嫌疑,裴倫在勘查火災發生之時的來去人蹤,就意外牽扯到當地黑幫。
新系列男主角約翰裴倫是紀錄片導演,擅長電影勘景,從電影拍攝角度透視命案發生處的不合理與破壞現象,在「景探」的身分上是做到觀察而非調查,身為平凡且經濟狀況不穩定的導演,他的身價、背景、手法都與傑佛瑞迪佛作品中的其他主角相差甚遠,因此很難面面俱到,多了江湖草莽的粗獷感,少了「神探萊姆」、「真人測謊機凱瑟琳丹斯」系列的細緻與緊繃。
雖然閱讀口味時常變動,不過我很喜愛閱讀讓人緊張的小說,享受迫不及待翻下一頁以便知曉的閱讀動力,「神探萊姆」與「真人測謊機凱瑟琳丹斯」系列剛好都帶有這樣的特質,兩系列的刑案範圍與深度都很廣,有跨到科學、醫學、警界的知識鋪陳,不管那些知識的正確性與否,讀起來確實十分暢快,代表一砂礫就是一套路程,一個動作就是一個想法,將路程串聯起來就是刑案兇嫌的行動路徑,將想法聯想起動作就是刑案兇嫌的作案動機。
由於節奏與氣氛穩當,「神探萊姆」的優勢在於男主角個性、環境與刑案的相關性,「真人測謊機凱瑟琳丹斯」則在於每個人都存有想看透他人的欲望,因此兩系列不只在調查人的身處環境佔有極大的包覆性,在主角本身的性格魅力也是接近滿分,兩個系列的成功,「景探裴倫」的閱讀魅力就明顯低許多,小說情節與主角背景必須相合,因此出身平凡的裴倫不可能遇到「神探萊姆」與「真人測謊機凱瑟琳丹斯」式的刑案,也不可能跟警方太近,更不可能深入現場走格子、調查現場遺留痕跡的動態行程,他只是一介小民,因此他的案子是被圍起來的普通社會案件,就親近度這是貼近讀者的,就刺激度則相當不足。
然而也許是之前作品的描寫深刻,這系列存在不夠血腥、寫實、刺激、懸疑的材料使用問題。由於黑道爭鬥範圍的縮小,以致於是從其他系列的黑幫教父到此系列黑幫小混混的巨大差距,刑案也從智慧型犯案縮減為普通、常見的刑案,因此《地獄廚房》單看來還是還不錯的小說,細讀之下則缺少系列性的賣相。
2008年8月10日
《被天堂遺忘的孩子》:遠離家園
《被天堂遺忘的孩子》適合讀者:關切中美洲社會者
前幾篇曾寫到下層階級拉丁裔婦女的處境,教育不足伴隨社會地位低落,但是為家庭的一份子,拉丁裔婦女特別是中美洲婦女卻是家庭經濟的主要來源,她們必須養家活口,在家庭與工作間奔波,她們的丈夫多是懶惰、酗酒,甚至是惹事生非、群毆械鬥、賭色毒皆不忌,家庭分工絕大多數都是女性一肩扛起,然而她們卻是被剝削、被輕視的一群。
這個現象在東南亞也相當普遍,從越南中產階級年輕女性得知越南現在一些經濟寬裕的家庭會送女兒出國唸書或讓她受高等教育,原因是家庭中的男性懶到父母捧錢請他唸書都懶。這些女兒很幸運,但是她們有投入職場的能力代表將來得照顧家裡那些不濟又懶惰的男性,若是夫家的男性同樣是懶骨頭,女性結婚後還得同時負擔起對方生計與家事,而多數越南家庭觀念相當守舊,認為人結婚生子不是出於結婚生子會讓人生學習負起一種不同於單身的責任或另一種進程,而是因為有人得去照顧什麼都不行的家中男性,所以女性是一個圓形,好覆蓋男性的殘缺半圓形,女性教育程度、經濟能力的提升不過只是男性心所嚮往的卸責。
面對這種情況,《被天堂遺忘的孩子》就存在一個問題,一個關於親情與金錢平衡的問題。
來源
《被天堂遺忘的孩子》敘述非法移民的辛酸血淚,描述宏都拉斯的安利奎(Enrique)帶著母親在美國的電話號碼,從家鄉出發,穿越中美洲,最後在墨西哥與美國邊界,懷著希望與恐懼非法進入美國,途中以載貨火車為行進工具,歷經跳火車斷肢的危險,聆聽路途上的強暴、黑道與搶奪消息,賄賂移民官員與警察,忍受路上居民的白眼,跋山涉水來到美國淘金天堂,重回親情懷抱,然而卻發現部分親情已經撕裂,美國也非天堂。在美國找到工作的安利奎,怨恨母親當初的行徑,卻也明瞭回去宏都拉斯的生活絕對比在美國差,所以他與他的下一代同樣陷入無限輪迴裡。
作者Sonia Nazario深入非法移民的生活中,隨著非法移民的入境行程而移動,同樣搭上「死亡列車」(El Tren de la Muerte)來揣摩移民們的欲望與失落,她比移民多出來的是武裝的移民人權團體與協助,某些時候她與移民是重疊的,因此她並沒有刻意美化非法移民的心態,很清楚金錢是非法移民鋌而走險的動力。
作者認為母親不該丟下孩子前往美國工作,不管再怎麼苦、一家子無法溫飽、孩子無法受教育都不能讓孩子在沒有母親的環境下成長,作者並非強烈指責,只是以女性的身分試想一個母親與孩子的角色,在家庭關係裡當然團圓好過親離,可是她還是以美國生活去假想貧窮的狀態,正如絕大多數人從沒嚐過真正貧窮的生活,再怎麼窮勒緊褲帶、一天吃一餐、領政府救助金還是能撐下去,忽略某些國家人民是在糧盡間掙扎。當然母親在孩子性格養成、生活教育上佔了極為重要的模範,但是他們的父親、她們的丈夫上哪去了?將孩子的養育與經濟全壓在兩頭燒的母親、妻子身上然後評斷母親的失職之處並非公平,作者若能將他們的父親、她們的丈夫對家庭的功過也寫進去,可由讀者自行評斷父親與母親的責任過失。
別無選擇的女性選擇離鄉背景,藉由「土狼」(專帶非法移民出國的人)帶她們去美國,在美國以低薪、低福利爭取美國職業婦女的褓母工作、普通家庭的清潔工作、工廠人力工作、服務業工作,一週薪水是原鄉的好幾倍,節省一點每月可以寄回原鄉50~100美元 ,足以支付孩子的生活費,或者存起來希望將來能接孩子到美國團聚,然而美夢通常夢碎,孩子往往在原鄉感受被母親拋棄、隔代教養而造成更多問題,更多問題是在成長過程學壞、染上毒癮、酗酒、參加幫派、無所事事,如同他們的父親。就算能捱到母親足以支付「土狼」偷渡費的那天,也可能死於路途的殺害、搶劫、強暴,如同書中所述,一些年輕女性、男性在路途上被輪暴,瘋掉、重傷或是不敢吭聲,也有可能被騙錢的「土狼」扔在半途,不是慘死火車輪下就是被移民官遣送回國。
作者所懷抱的是淑世理想,她指出來自美國與中美洲的經濟局勢,包括美國報應說、中美洲移民可挽救美國經濟下坡的嚮往,美國錯植中美洲數十年,暗地扶植親美政權,造成親美人士與非親美人士經濟、權勢上的極大差異,親美人士控制物價消費、內戰,經濟差距逐漸拉大,所以活不下去的中美洲居民決定到能賺錢的美國樂土,消耗掉美國社會成本、教育基金以及造成社會治安問題,以低薪奪走失業美國人的工作機會,這是美國勃大野心的報應。另一種說法是中美洲移民以廉價勞工費用帶起另一波美國經濟奇蹟,以低價僱用基礎勞工與基層服務業工作者,可以說美國的部分經濟是因為移民而存活的,不管哪一種說法,已經美國境內目前約有170萬名未成年的非法移民,還不包括成年、代代相傳的移民。
作者體認到在宏都拉斯因丈夫薄倖或作奸犯科的失婚婦女的處境艱難,所以她認為母親為了教養問題應該留在孩子身邊,但是改善經濟、給予孩子溫飽同樣是出於母愛,追求這樣的幸福並非睿智的抉擇,但總體責任也不能全指向母親,如果在原鄉能夠溫飽、獲得基本照顧,母親不可能狠下心離開沒幾歲大的孩子;如果選擇留在原鄉,沒有經濟支柱,低教育、低成就、早婚、生養眾多又失婚的婦女可能會走到另一條不歸路,兩條不同的道路,母親和孩子又會走向不同的悲劇。
前幾篇曾寫到下層階級拉丁裔婦女的處境,教育不足伴隨社會地位低落,但是為家庭的一份子,拉丁裔婦女特別是中美洲婦女卻是家庭經濟的主要來源,她們必須養家活口,在家庭與工作間奔波,她們的丈夫多是懶惰、酗酒,甚至是惹事生非、群毆械鬥、賭色毒皆不忌,家庭分工絕大多數都是女性一肩扛起,然而她們卻是被剝削、被輕視的一群。
這個現象在東南亞也相當普遍,從越南中產階級年輕女性得知越南現在一些經濟寬裕的家庭會送女兒出國唸書或讓她受高等教育,原因是家庭中的男性懶到父母捧錢請他唸書都懶。這些女兒很幸運,但是她們有投入職場的能力代表將來得照顧家裡那些不濟又懶惰的男性,若是夫家的男性同樣是懶骨頭,女性結婚後還得同時負擔起對方生計與家事,而多數越南家庭觀念相當守舊,認為人結婚生子不是出於結婚生子會讓人生學習負起一種不同於單身的責任或另一種進程,而是因為有人得去照顧什麼都不行的家中男性,所以女性是一個圓形,好覆蓋男性的殘缺半圓形,女性教育程度、經濟能力的提升不過只是男性心所嚮往的卸責。
面對這種情況,《被天堂遺忘的孩子》就存在一個問題,一個關於親情與金錢平衡的問題。
來源
《被天堂遺忘的孩子》敘述非法移民的辛酸血淚,描述宏都拉斯的安利奎(Enrique)帶著母親在美國的電話號碼,從家鄉出發,穿越中美洲,最後在墨西哥與美國邊界,懷著希望與恐懼非法進入美國,途中以載貨火車為行進工具,歷經跳火車斷肢的危險,聆聽路途上的強暴、黑道與搶奪消息,賄賂移民官員與警察,忍受路上居民的白眼,跋山涉水來到美國淘金天堂,重回親情懷抱,然而卻發現部分親情已經撕裂,美國也非天堂。在美國找到工作的安利奎,怨恨母親當初的行徑,卻也明瞭回去宏都拉斯的生活絕對比在美國差,所以他與他的下一代同樣陷入無限輪迴裡。
作者Sonia Nazario深入非法移民的生活中,隨著非法移民的入境行程而移動,同樣搭上「死亡列車」(El Tren de la Muerte)來揣摩移民們的欲望與失落,她比移民多出來的是武裝的移民人權團體與協助,某些時候她與移民是重疊的,因此她並沒有刻意美化非法移民的心態,很清楚金錢是非法移民鋌而走險的動力。
作者認為母親不該丟下孩子前往美國工作,不管再怎麼苦、一家子無法溫飽、孩子無法受教育都不能讓孩子在沒有母親的環境下成長,作者並非強烈指責,只是以女性的身分試想一個母親與孩子的角色,在家庭關係裡當然團圓好過親離,可是她還是以美國生活去假想貧窮的狀態,正如絕大多數人從沒嚐過真正貧窮的生活,再怎麼窮勒緊褲帶、一天吃一餐、領政府救助金還是能撐下去,忽略某些國家人民是在糧盡間掙扎。當然母親在孩子性格養成、生活教育上佔了極為重要的模範,但是他們的父親、她們的丈夫上哪去了?將孩子的養育與經濟全壓在兩頭燒的母親、妻子身上然後評斷母親的失職之處並非公平,作者若能將他們的父親、她們的丈夫對家庭的功過也寫進去,可由讀者自行評斷父親與母親的責任過失。
別無選擇的女性選擇離鄉背景,藉由「土狼」(專帶非法移民出國的人)帶她們去美國,在美國以低薪、低福利爭取美國職業婦女的褓母工作、普通家庭的清潔工作、工廠人力工作、服務業工作,一週薪水是原鄉的好幾倍,節省一點每月可以寄回原鄉50~100美元 ,足以支付孩子的生活費,或者存起來希望將來能接孩子到美國團聚,然而美夢通常夢碎,孩子往往在原鄉感受被母親拋棄、隔代教養而造成更多問題,更多問題是在成長過程學壞、染上毒癮、酗酒、參加幫派、無所事事,如同他們的父親。就算能捱到母親足以支付「土狼」偷渡費的那天,也可能死於路途的殺害、搶劫、強暴,如同書中所述,一些年輕女性、男性在路途上被輪暴,瘋掉、重傷或是不敢吭聲,也有可能被騙錢的「土狼」扔在半途,不是慘死火車輪下就是被移民官遣送回國。
作者所懷抱的是淑世理想,她指出來自美國與中美洲的經濟局勢,包括美國報應說、中美洲移民可挽救美國經濟下坡的嚮往,美國錯植中美洲數十年,暗地扶植親美政權,造成親美人士與非親美人士經濟、權勢上的極大差異,親美人士控制物價消費、內戰,經濟差距逐漸拉大,所以活不下去的中美洲居民決定到能賺錢的美國樂土,消耗掉美國社會成本、教育基金以及造成社會治安問題,以低薪奪走失業美國人的工作機會,這是美國勃大野心的報應。另一種說法是中美洲移民以廉價勞工費用帶起另一波美國經濟奇蹟,以低價僱用基礎勞工與基層服務業工作者,可以說美國的部分經濟是因為移民而存活的,不管哪一種說法,已經美國境內目前約有170萬名未成年的非法移民,還不包括成年、代代相傳的移民。
作者體認到在宏都拉斯因丈夫薄倖或作奸犯科的失婚婦女的處境艱難,所以她認為母親為了教養問題應該留在孩子身邊,但是改善經濟、給予孩子溫飽同樣是出於母愛,追求這樣的幸福並非睿智的抉擇,但總體責任也不能全指向母親,如果在原鄉能夠溫飽、獲得基本照顧,母親不可能狠下心離開沒幾歲大的孩子;如果選擇留在原鄉,沒有經濟支柱,低教育、低成就、早婚、生養眾多又失婚的婦女可能會走到另一條不歸路,兩條不同的道路,母親和孩子又會走向不同的悲劇。
2008年8月5日
《紅樓夢殺人事件》:現代與古典的衝突
《紅樓夢殺人事件》適合讀者:好奇作者怎麼寫成《紅樓夢》推理版的讀者
中國古典小說存在「續書」,作者可能基於原著的熱銷、不滿劇情安排或者自信能另創結局,所以接小說而寫,特別是大部頭的古典小說,如《西遊記》、《金瓶梅》、《紅樓夢》等,不論後來的作者是將故事帶到悲、喜劇或是另創角色,後作的故事從未壓過前作,原先小說之特殊性,沒有模仿者可以打破。
《紅樓夢》在古典小說的地位不必細說,就作者、版本、創作背景、角色、詩句到其中建築、食物、衣飾、排場皆為研究熱潮,研究「紅學」的論文與專著研究如過江之鯽,就《紅樓夢》本身就存在曹雪芹與高鶚兩個斷層,研究者的眼光是曹雪芹勝過高鶚,接續《紅樓夢》之後的「續書」作者雖有創意,毫無疑問絕對低於曹雪芹、高鶚,有些已經偏向色情之流了,可看性極低,所以古典小說存在的「續書」現象用現代作家的詮釋筆法,可能會別有風味,現代複雜多變的文類、題材,「續書」的走向會萬象繽紛,也可能不倫不類。
來源
《紅樓夢殺人事件》雖不是「續書」,只是從《紅樓夢》抽出部分段落當作推理小說的起頭,將《紅樓夢》深府宅門當做推理小說的題材,這部分的確是可發揮之處,但若是造成《紅樓夢》與《紅樓夢殺人事件》的巨大隔閡,劇情對話則極為彆扭,《紅樓夢殺人事件》的確是推理小說,置入《紅樓夢》就味道盡失,問題可能出於翻譯者;或者是作者解讀原著不確實;也可能是《紅樓夢》原是偏雅的作品,改成通俗小說就會喪失原味。
然而以上的最大問題,個人覺得作者忽略了《紅樓夢》研究考證上的一個問號,這個問號剛好就是作者可以利用在推理小說的材料,有推理小說的成分,也有如序言所言之的考證查證資料,剛好可以補足推理小說的實料不足與《紅樓夢》的莫名帶過,因《紅樓夢》本身就具有重大的謎題。
如果稍對《紅樓夢》有認識的讀者,可能讀過一條資料,資料說明脂硯齋評點曾寫「秦可卿淫喪天香樓」的回目,這條回目與其他版本的《紅樓夢》不同,其他版本將秦可卿寫成成「秦可卿死封龍尉禁」而非「淫喪」,因此一些《紅樓夢》研究者認為「秦可卿淫喪天香樓」一回部分內容是被刪掉的,代表原先可能有一個在市面上流通的《紅樓夢》版本裡出現秦可卿的淫行,據前後文對照,與秦可卿通姦的對象應該是她的公公賈珍,當然其中牽扯複雜,大致可分成兩種說法,一種是認為秦可卿與公公賈珍在天香樓發生私通行為卻被丫鬟瑞珠撞見,秦可卿羞愧自盡,而丫鬟瑞珠也撞柱自殺,秦可卿自殺尚為合理,而丫鬟瑞珠的自殺暗藏隱情。第二種說法是寶玉在夢中與警幻仙子之妹可卿歡好造成現實生活中的秦可卿死亡,表現深陷情網在劫難逃。就推理小說的角度,第一種秦可卿之死頗適合化作推理小說的材料,這樣一來,原先的兇手範圍會擴大,可能為維護賈家名譽,賈家上下人人可能都為向秦可卿、丫鬟瑞珠投丟石頭的人,所以秦可卿與丫鬟瑞珠之死可為是作者以推理小說之名行猜測、研究之實。
另一個缺點是作者將偵探燈光打在賈府管家之子賴尚榮身上,一是這個角色太小,另一點是作者筆下的他不出色,除了賈寶玉、十二金釵外,《紅樓夢》中還有許多角色值得探究,賴尚榮實在不足以提為男主角之一。
《紅樓夢殺人事件》可以感受到日本作家蘆邊拓強大的野心,但是很可惜的是惹惱了《紅樓夢》的書迷,也未另創紅學研究的新視野。雖然個人不是非常喜歡《紅樓夢》,十次看有八、九次會看到不耐,《西遊記》、《金瓶梅》、《水滸傳》、《三國演義》其實比較對我的胃口,但是無可挑剔的是《紅樓夢》是非常精雕細琢的作品,很難捕捉到創作的韻味,因此簡介所提的「本書除了精準掌握了《紅樓夢》一書原該有的著名人物角色及經典畫面」,作者大約只掌握到一二成,推理的部份中規中舉,但是角色的弱化、劇情的牽強拖垮了推理謎底。
中國古典小說存在「續書」,作者可能基於原著的熱銷、不滿劇情安排或者自信能另創結局,所以接小說而寫,特別是大部頭的古典小說,如《西遊記》、《金瓶梅》、《紅樓夢》等,不論後來的作者是將故事帶到悲、喜劇或是另創角色,後作的故事從未壓過前作,原先小說之特殊性,沒有模仿者可以打破。
《紅樓夢》在古典小說的地位不必細說,就作者、版本、創作背景、角色、詩句到其中建築、食物、衣飾、排場皆為研究熱潮,研究「紅學」的論文與專著研究如過江之鯽,就《紅樓夢》本身就存在曹雪芹與高鶚兩個斷層,研究者的眼光是曹雪芹勝過高鶚,接續《紅樓夢》之後的「續書」作者雖有創意,毫無疑問絕對低於曹雪芹、高鶚,有些已經偏向色情之流了,可看性極低,所以古典小說存在的「續書」現象用現代作家的詮釋筆法,可能會別有風味,現代複雜多變的文類、題材,「續書」的走向會萬象繽紛,也可能不倫不類。
來源
《紅樓夢殺人事件》雖不是「續書」,只是從《紅樓夢》抽出部分段落當作推理小說的起頭,將《紅樓夢》深府宅門當做推理小說的題材,這部分的確是可發揮之處,但若是造成《紅樓夢》與《紅樓夢殺人事件》的巨大隔閡,劇情對話則極為彆扭,《紅樓夢殺人事件》的確是推理小說,置入《紅樓夢》就味道盡失,問題可能出於翻譯者;或者是作者解讀原著不確實;也可能是《紅樓夢》原是偏雅的作品,改成通俗小說就會喪失原味。
然而以上的最大問題,個人覺得作者忽略了《紅樓夢》研究考證上的一個問號,這個問號剛好就是作者可以利用在推理小說的材料,有推理小說的成分,也有如序言所言之的考證查證資料,剛好可以補足推理小說的實料不足與《紅樓夢》的莫名帶過,因《紅樓夢》本身就具有重大的謎題。
如果稍對《紅樓夢》有認識的讀者,可能讀過一條資料,資料說明脂硯齋評點曾寫「秦可卿淫喪天香樓」的回目,這條回目與其他版本的《紅樓夢》不同,其他版本將秦可卿寫成成「秦可卿死封龍尉禁」而非「淫喪」,因此一些《紅樓夢》研究者認為「秦可卿淫喪天香樓」一回部分內容是被刪掉的,代表原先可能有一個在市面上流通的《紅樓夢》版本裡出現秦可卿的淫行,據前後文對照,與秦可卿通姦的對象應該是她的公公賈珍,當然其中牽扯複雜,大致可分成兩種說法,一種是認為秦可卿與公公賈珍在天香樓發生私通行為卻被丫鬟瑞珠撞見,秦可卿羞愧自盡,而丫鬟瑞珠也撞柱自殺,秦可卿自殺尚為合理,而丫鬟瑞珠的自殺暗藏隱情。第二種說法是寶玉在夢中與警幻仙子之妹可卿歡好造成現實生活中的秦可卿死亡,表現深陷情網在劫難逃。就推理小說的角度,第一種秦可卿之死頗適合化作推理小說的材料,這樣一來,原先的兇手範圍會擴大,可能為維護賈家名譽,賈家上下人人可能都為向秦可卿、丫鬟瑞珠投丟石頭的人,所以秦可卿與丫鬟瑞珠之死可為是作者以推理小說之名行猜測、研究之實。
另一個缺點是作者將偵探燈光打在賈府管家之子賴尚榮身上,一是這個角色太小,另一點是作者筆下的他不出色,除了賈寶玉、十二金釵外,《紅樓夢》中還有許多角色值得探究,賴尚榮實在不足以提為男主角之一。
《紅樓夢殺人事件》可以感受到日本作家蘆邊拓強大的野心,但是很可惜的是惹惱了《紅樓夢》的書迷,也未另創紅學研究的新視野。雖然個人不是非常喜歡《紅樓夢》,十次看有八、九次會看到不耐,《西遊記》、《金瓶梅》、《水滸傳》、《三國演義》其實比較對我的胃口,但是無可挑剔的是《紅樓夢》是非常精雕細琢的作品,很難捕捉到創作的韻味,因此簡介所提的「本書除了精準掌握了《紅樓夢》一書原該有的著名人物角色及經典畫面」,作者大約只掌握到一二成,推理的部份中規中舉,但是角色的弱化、劇情的牽強拖垮了推理謎底。